農歷豬年“無春”,不同歷法差異導致“無春年”
-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1-24 11:45:57
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歷,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歷法有關。”1月21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沒有立春的現象是由于農歷和公歷的推算方法不同產生的,而“無春年”不宜嫁娶更是無稽之談。
不同歷法差異導致“無春年”
民間所謂的“無春年”“兩頭春”等都與春節的陽歷日期不固定有關。“至于春節的陽歷日期為何不固定,那就要從歷法的來源說起。”黎耕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把農歷和陰歷畫等號,誤以為是一回事。其實,歷法分為3種,即陽歷(公歷)、陰歷和陰陽歷(農歷)。
陽歷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定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閏一天,加在2月的天數上,即平年2月28天,閏年便是29天,其余每月的天數不變。根據陽歷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作為一個月,一個月29.5天,一年12個月,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僅有少數國家使用。
我國現行的農歷即是一種陰陽合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確定“月”,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
“如果只考慮月亮周期,一年12個月就少了10多天,10年下來就是100多天。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現象,如冬夏顛倒。”黎耕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需要添加閏月。中國古代歷法很早便采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
對此,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王玉民也曾指出,農歷19年增加7個閏月后,就大致保證了農歷19年內平均一年的長度約為365又1/4日。由此,如果上一年農歷沒有閏月,那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一年農歷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所以春節的陽歷日期是不固定的。
今年立春是在公歷2019年2月4日,轉換為農歷則是戊戌年十二月三十日。可見,2019年沒有立春,只是因為立春趕上了農歷除夕夜。
有無立春無關人類吉兇禍福
“由此可以看出,‘無春年’完全是正常現象。”黎耕說,因為農歷平年355天,可能會有這一年恰好落在兩個立春之間的情況,就像今年。還有之前的2013年。那年2月4日立春,但農歷正月初一為2月10日,臘月三十為2014年1月30日,整個農歷葵巳年內都沒有立春節氣。
再就是“一年兩頭春”現象。“一般有閏月的年份都是兩頭春。”王玉民說,2014年馬年插進一個閏月,共385天。因為一年開始得早,所以正月初五(即2014年2月4日)立春,又因為農歷年結束得晚,因此下次立春——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也在本農歷年內,一年兩頭都是立春,故稱“兩頭春”。當然,也有農歷年只有一個立春日的,又稱“單春年”,如2011農歷辛卯兔年。
“‘兩頭春’‘無春年’或‘單春年’都是經常發生的,只是正常的歷法演變所致,公眾不必大驚小怪,更沒有必要將其與吉兇禍福等相聯系。”王玉民強調。
對此,也有專家認為,寡婦年可能是來自寡年的說法,寡是缺乏的意思,沒有立春的年份為寡春。事實上,這種無春年和寡婦完全沒有關系,更不用說與婚喪嫁娶有什么關聯了。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農歷豬年“無春”,不同歷法差異導致“無春年”
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歷,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
2019-01-24 11:45:57
-
-
研究報告:中國將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
日前,國際科技和醫學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人工智能:知識的創造、轉移與應用》。報告稱,中國將在...
2019-01-24 11:35:20
-
-
“云”后“霧”來 計算服務新生代登場 仍面臨諸多應用障礙
當手機提示存儲空間已滿時,你可以選擇把圖片上傳至云端來節省空間;企業無需購置大量實體設備,可選擇購買服務的方式,和其他...
2019-01-23 15:04:19
-
-
短視頻社交進入“戰國時代”?5G助推新一輪爆發 以創新思維應對競爭
1月15日,這一天的互聯網社交領域很熱鬧。同一日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三款新社交App(應用程序)上線,字節跳動、云歌人工智...
2019-01-23 15:00:40
-
-
稻草變黃金:生物質電催化轉化實現綠色高效升級 推廣應用范圍仍是極具挑戰的問題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在生物質電催化轉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生物質平臺分子—糠醛的綠色電...
2019-01-23 14:26:12
-
新研究模型:宇宙或處于不斷擴張的“氣泡”邊緣 有助解答暗能量之謎
-
人工智能、大數據投身體育賽場 原競賽公平原則遭到挑戰
-
火星甲烷神秘消失引發更多謎團 所有那些碳都到哪兒去了
-
云南天文臺發現特殊致密雙星系統 《天體物理雜志》發表這一成果
-
我國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玻璃光學器件制造加工裝備
-
新自旋電子存儲器寫入效率提高二十倍 加速自旋存儲設備商業化發展
-
首屆全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大會聚焦前沿技術 加快推進醫療器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機器人比賽競走、打高爾夫 軟銀機器人杯技能大賽召開 七類23項比賽項目
-
中移動率先啟動17城規模試驗 一系列5G戰略戰術發出
-
我國學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展現出潛在的商業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