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致富

旅游助推臨夏走上致富之路

    來源:中國旅游報  2018-03-13 08:49:25

有著“隴上杏花第一村”美譽的馬巷村,位于甘肅蘭州市區西南方向50多公里處,隸屬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唐汪鎮,緊靠牛形山、葡萄山,毗鄰洮河,山清水秀。過去這里窮得叮當響,吃飯難、出行難、如廁難等幾座“大山”壓得鄉親們看不到致富希望。但是如今,馬巷村憑借“四月賞花,七月品杏”的“杏產業+休閑旅游觀光”模式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從當初的1000多元提高到4300多元,2015年全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讓馬巷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旅游扶貧帶來的美好生活。在臨夏州的土地上,旅游扶貧帶來的可喜變化,如同正在漸漸增加的氣溫一樣,溫暖而舒適。

河湟古鎮資源豐腴 

“寧河城頭百丈涌,瀉下通明五色虹。若到關頭應駐馬,下瓢一飲醉春風。”這是明朝才子解縉眼中的臨夏州和政,河水奔涌,彩虹懸空,駐馬關頭,醉在春風。

臨夏素稱河湟古鎮,是西部旱碼頭和茶馬古道的要沖,也是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和生態安全屏障。臨夏市素有“茶馬互市”、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享有“中國小麥加”“花兒之鄉”“彩陶之鄉”和“牡丹之鄉”的美譽。

臨夏州既有江南的俊秀,也不乏西北的壯美,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原美生態旅游資源稟賦。

走進臨夏,這里有橫亙守護、涵養臨夏大地的天然屏障——太子山,這里有滾滾長流的母親河——黃河。這里還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黃河三峽,黃河自西入境橫穿107公里,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支流像條條血脈,滋養著這片熱土,河流所經之處旅游景點星羅棋布,自然風光俊奇秀麗,被譽為“隴上江南”;有占據“世界六項之最”的和政古動物化石群,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遺存寶庫……在這里,一處處景點就是一張張靚麗的名片,遍布臨夏大地,魅力噴涌而出。

臨夏是東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地之一,建筑藝術特色鮮明。走進臨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風格迥異的民族建筑:綠色的清真寺,直聳云霄的喚醒閣,獨特的阿拉伯建筑風格,恍若走進“天方夜譚”中的神話世界;紅園、東公館、蝴蝶樓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于一身,獨具江南水鄉風格。

臨夏還是中國“花兒”兩大體系——河州花兒和

洮岷花兒的發源地,“花兒”文化經久不衰。“花兒”是流行于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是當地各民族中廣為流行的口頭文學形式。河州“花兒”曲令之多,位列世界山歌之最。在臨夏,可以聽到最地道的“花兒”,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山間小道,處處飄蕩著“花兒”的美妙旋律。每年一度的松鳴巖“花兒會”、蓮花山“花兒會”,歌手云集,人潮涌動,一片“花兒”的海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考察后正式命名臨夏州為“中國花兒之鄉”,康樂縣、和政縣分別為“中國花兒保護基地”和“中國花兒傳承基地”。

定位準確科學推進 

2017年12月,臨夏州召開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臨夏州大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冬春季旅游及下一步旅游業發展工作。

會議強調,臨夏州要圍繞“旅游百億元產業”目標,重點抓好大景區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全域旅游創建、產業融合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市場環境優化工作,使旅游業真正成為全州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政策的提出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一項項和旅游發展緊密相關的措施:確保永靖縣2018年底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永靖黃河三峽景區2020年之前創建為5A級旅游景區;構建起內通外暢的交通網絡,建設服務區、觀景臺、停車場、旅游標識系統,實現重點景區咨詢服務全覆蓋;再新建改建旅游廁所 150多座,建設一批標準化自駕車房車營地,引進知名品牌酒店公司發展經濟型酒店、旅游民宿;發展“旅游+體育”,開發越野自駕、低空飛行、滑雪滑草等項目……

在推動旅游首位產業提速發展中,臨夏州委、州政府進一步調整發展思路,不斷強化旅游工作的政策保障,相繼召開了全州旅游發展大會、全州商旅活州大會,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臨夏州旅游條例》已經州人大十二次會議審定同意,編制完成了《黃河三峽大旅游區總體規劃》《太子山—蓮花山大旅游區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沿山順水”自駕游規劃》和《黃河三峽大景區建設性詳規》《松鳴巖—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大景區建設性詳規》,打破地域,對旅游資源進行整體打包開發,為全州旅游業發展描繪了一張宏偉的藍圖。

找準定位、科學謀劃,有力推動了旅游產業的上檔升級,臨夏州向著“全域化、全季節”的發展方向大步邁進,旅游人數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去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臨夏州境內飯店、賓館爆滿,全州接待游客76.74萬人次,同比增長28.78%;旅游收入達3.3億元,同比增長49%。

美麗鄉村幸福臨夏 

王坪村是臨夏唯一的山區貧困村,人均耕地1.4畝,靠傳統的農業種植脫貧任務艱巨。2017年10月,臨夏枹罕鎮王坪村與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結成幫扶對子,臨夏年輕人赴廈門務工不僅每月除了工資,還有500元補助。對口幫扶中的勞務輸出正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通過勞務輸出脫貧致富,有病在身的張居兒無法通過勞務輸出獲得收入,是旅游產業讓他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由于張居兒有病在身,無法出去打工,政府出面協調讓他當起了村里紫斑牡丹種植園的日常管理員,按月拿工資。臨夏從2014年開始,在枹罕鎮王坪村建設油用牡丹良種種苗繁育基地,建成300多畝牡丹園,采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育種苗。臨夏油用紫斑牡丹耐干旱,適宜干旱山區栽植,既能運用于荒山綠化造林,也適合家庭觀賞栽培,牡丹苗木育種及開發系列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王坪村已經與大型油用牡丹深加工龍頭企業建立了產銷合作。

連片的紫斑牡丹園也正在成為王坪村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吸引著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除了種植牡丹之外,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王坪村的村民還在后山旱地上種植了810畝的啤特果林,往昔只零星地生長著荒草的山地,不僅種出了經濟林果,也種出了好生態,曾經的山區貧困村,如今完全變了樣。王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卓說:“下一步,我們以生態為引擎,整合省級王坪文化遺址、紫斑牡丹園、啤特果基地等資源打造王坪鄉村旅游,為村子脫貧致富奔小康打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載體。”

這樣通過旅游致富的例子,讓臨夏州貧困群眾確實感受到了旅游扶貧帶來的幸福果實。

旅游季節里的每個雙休日,對永靖縣太極鎮大川村的50多戶村民來說是個“財神日”。拿了幾十年鋤頭的農民,如今成了開門迎客的“農家樂”老板;過去滯銷的草莓、洋芋,如今被城里游客搶著買;農村里的大娘也變成“星”級廚娘,像模像樣地燒上一桌桌農家菜。日漸紅火的休閑農家樂,為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福音,村民們紛紛辦起農家樂,開起了茶園。

李春麗是一名普通村民,這幾年隨著家鄉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她去年投資12萬元承包了農家院,不到一年已收入10萬多元。“去年五一期間,我的茶園里每天都有上百人就餐,每月的收入始終保持在1萬元左右。”李春麗說。

發展旅游業是實現富民強州的重要途徑。隨著旅游景區開發的不斷推進,臨夏在讓外界領略這方錦繡山水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開啟了致富之門。如今,隨著旅游產業鏈條的完善和外地游客的逐漸增多,本地的許多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鄉村客棧及出售旅游商品和發展觀光產業等方式,逐漸吃上了“旅游飯”,鼓起了錢袋子。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聊城陽谷整合資源推進產業扶貧

聊城陽谷整合資源推進產業扶貧

聊城市陽谷縣李臺鎮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這一目標,依托優勢產業項目,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

2018-04-09 14:45:36

無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成立

無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成立

以科技賦能、資源賦能、產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4月9日上午,京東無人機開放賦能暨智慧農業共同體啟動會在京東集團總部舉行。會上,京東..

2018-04-09 14:44:35

岳普湖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就業

岳普湖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就業

4月7日,岳普湖縣也克先拜巴扎鎮塔勒博依村村民在該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除草。該基地育有20多種300萬株蔬菜、瓜果、花卉苗,已吸納20多..

2018-04-09 14:40:38

根據目前形勢,在農村辦幼兒園、做土地流轉、快遞上

根據目前形勢,在農村辦幼兒園、做土地流轉、快遞上

每個人都想賺錢,不想出門打工就在咱自己家賺,在農村創業選項目最需要關注的有兩點,一是緊跟國家政策,二是有市場發展空間,而市場和..

2018-04-09 13:21:33

2018年春荒補助:這三類對象可以申請

2018年春荒補助:這三類對象可以申請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國家將給春荒受災人員生活救助金補助,那2018年都有哪些補助?能補助多少錢?哪些人..

2018-04-09 1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