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窮窩,脫貧致富天地闊
- 來源:安徽日報 2018-03-23 08:57:52
原標題:搬出窮窩,脫貧致富天地闊
本報記者 袁野
陽春時節,記者來到位于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在各個鄉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處處煥然一新,離開窮窩的貧困戶臉上露出滿滿的幸福感。
十三五期間,霍山縣共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59人,全部采取集中安置,共規劃建設集中安置點149處,在2018年完成所有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建設。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過程中,霍山縣著眼從根本上脫貧的目標,探索出一條“聚焦三個精準、確保穩定脫貧”的扶貧路。
產業支撐,特色幫扶助脫貧
在大化坪鎮集鎮中心的大化坪茶貿園1號安置點,記者遠遠就聽到了電鋸的轟鳴聲,“一定又是老章耐不住閑,在倒騰他的寶貝呢。”安置點的居民笑瞇瞇地指點出電鋸聲的來源。
章秀余如今是大化坪鎮聞名的根雕藝術家,然而就在短短的一年前,他的根雕作品還根本無人知曉。“我是去年年初搬到這房子住的,以前住在余家畈村,離集鎮有將近10公里,我家在山上,車子都進不去。 ”放下手里的工具,章秀余和記者聊了起來。今年52歲的章秀余腿腳不便,沒有辦法外出務工,在搬到安置點之前只能和妻子兩人依靠深山中的兩三畝茶園和一片竹林度日。
2017年初,章秀余和妻子搬到了位于集鎮中心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閑置多年的手藝總算有了用武之地。“去年搬下來之后,我制作根雕方便多了,來看根雕的客人也多了很多。鎮里面提供給了我一間門面,讓我展示銷售自己的根雕作品,僅去年一年,大大小小的根雕也賣了三萬多元,再加上山里的茶葉地,只一年我就脫了貧。 ”
“離開了原本的窮窩,貧困戶們需要新的生計來徹底斬斷窮根。霍山縣立足當地的資源稟賦,將‘生態+’貫穿于搬遷后續幫扶全過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霍山縣發改委副主任王家貴說,霍山縣詳細編制了易地扶貧搬遷戶產業脫貧計劃,每個安置點明確一個特色幫扶產業,逐戶量身定制脫貧措施,強化產業扶貧政策效果。
王家貴告訴記者,旅游產業是易地扶貧安置戶脫貧的重要渠道,像上土市的溫泉小鎮周邊就布置9個安置點,安置97戶341人,相關企業為搬遷戶提供約80個務工崗位,人均年務工增收約2萬元。 “通過融入生態旅游,搬遷戶們共享了發展的成果,有了脫貧的依靠。 ”
科學規劃,布局合理住得好
在上土市鎮銅鑼寨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劉盛正家來了不少親戚。“今年是在新房子里過的第一個年,也是這么多年來我們家最熱鬧的一個年。”劉盛正興奮地說。他家5口人,按照政策分得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兩層小樓,里里外外每一扇門上都貼了春聯。“以前住在山里面,到集鎮有十幾里路,車子也進不去,只能靠兩條腿。兩個女兒每天都要走大老遠去學校,回家也沒人玩。因為太偏僻,過年基本也沒親戚到我家走動。 ”劉盛正告訴記者,老房子住了40多年,早已破敗不堪,在2016年的洪災中,因為山體滑坡他家房子后墻被整個壓塌了,現在說起來他依然背心冒汗。
如今劉盛正有了全新的生活。安置點位于景區之間,又在大別山旅游快速通道路旁,前前后后有32戶人家。劉盛正一家日子過得熱鬧了很多,女兒也認識了不少玩伴。政府給他聯系了在當地新建成的溫泉小鎮里當維修工人的工作,“一個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比以前在山里種田要強太多了。 ”劉盛正說。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設置上,當地政府經過了科學的設計,充分考慮產業、就業、樂業,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十三五期間15個鄉鎮建設的149個集中安置點中,依托生態旅游區45個、產業園區26個、交通主干道33個、集鎮33個、中心村12個。 ”王家貴告訴記者,在規劃設計安置點的時候,霍山縣緊緊扣住產業發展空間大、搬遷對象滿意度高、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基礎設施易配套這四個原則,用黃金地段、最佳位置滿足搬遷戶后續發展的愿望。
在太陽鄉雙河村安置點,搬遷戶一排排新居之間留著10多米寬的空地,房前屋后的綠地中栽種著一株株茶樹,“這些茶樹都分到了各家各戶,既可以綠化,也可以采摘茶葉,也是一筆收入。 ”雙河村黨支部書記胡中山告訴記者。
“在戶型的設計上,在嚴格遵守貧困戶人均面積25平方米的基礎上,我們也充分考慮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習慣,為每一戶居民定制讓他們滿意的戶型。”王家貴說,正因為貧困戶每一戶對戶型的選擇都不一樣,安置點里的房子并沒有“千房一面”,而是大大小小錯落有致。在規劃之初,就委托專業單位設計了多種從1人到6人的大小戶型讓搬遷戶們自行挑選,同時實行基礎設施配套。
盤活資產,窮窩變成搖錢樹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們改善了居住環境,而曾經看似無用的土地、林地、水域等生產要素通過重組,也給貧困戶們帶來了各種收益。
在太陽鄉雙河村安置點,村民萬松泉剛剛結束在上東河電站的工作,回到家中。太陽鄉水電資源豐富,全鄉有五六處大大小小的水電站。萬松泉告訴記者,如今自己一方面在水電站務工,一個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另一方面通過入股當地新建的觀音巖水電站,每年還能有2000多元的分紅。 “去年自己家還種了一些藥材,一年有40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不到我就脫貧了。 ”萬松泉說。
大化坪鎮鎮中心2號安置點的何祥武也有類似的經歷。以前住在白蓮崖水庫庫尾,因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他選擇了外出打工,自家的十多畝山場一直無人打理。 2016年年底通過易地搬遷,他搬到了熱鬧的集鎮上,就不再外出打工了。何祥武在自家的山場里種上了天麻、茯苓等中藥材,把老茶園重新整理了一番,2017年僅種植藥材就有3萬余元的收入,加上妻子在鎮里務工的2萬多元收入,一年就脫了貧。搬離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反而讓何祥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通過易地搬遷,原來貧困戶們守著的窮窩里的各種資源被有效地整合起來,激活了搬遷戶土地、林地、水域等生產要素,通過參股經營,建立利益聯接機制。 “堅持‘所有權’,保護‘承包權’,激活‘經營權’,我們引導搬遷戶將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經營權等以折價入股、租賃等方式流轉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而獲得穩定的資產性收益。 ”王家貴告訴記者,以太陽鄉為例,在楊家河、雙河等安置點的32戶貧困戶通過當地整合資源修建的小型水電站、光伏電站、加油站、旅游驛站等設施,每年可以獲得不低于3000元的固定收益;而諸佛庵鎮的小堰口安置點引導7戶搬遷戶以毛竹資源入股該村專業合作社,搬遷戶年均分紅增收能達到5000元以上。“通過對資源的整合,我們讓易地扶貧搬遷戶過去的窮窩變成了今天的搖錢樹。 ”王家貴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聊城陽谷整合資源推進產業扶貧
聊城市陽谷縣李臺鎮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這一目標,依托優勢產業項目,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
2018-04-09 14:45:36
-
-
無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成立
以科技賦能、資源賦能、產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4月9日上午,京東無人機開放賦能暨智慧農業共同體啟動會在京東集團總部舉行。會上,京東..
2018-04-09 14:44:35
-
-
岳普湖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就業
4月7日,岳普湖縣也克先拜巴扎鎮塔勒博依村村民在該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除草。該基地育有20多種300萬株蔬菜、瓜果、花卉苗,已吸納20多..
2018-04-09 14:40:38
-
-
根據目前形勢,在農村辦幼兒園、做土地流轉、快遞上
每個人都想賺錢,不想出門打工就在咱自己家賺,在農村創業選項目最需要關注的有兩點,一是緊跟國家政策,二是有市場發展空間,而市場和..
2018-04-09 13:21:33
-
-
2018年春荒補助:這三類對象可以申請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國家將給春荒受災人員生活救助金補助,那2018年都有哪些補助?能補助多少錢?哪些人..
2018-04-09 13:15:58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天津西堤頭鎮涂料廠整改不驗收卻等來限期搬遷通知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河南鞏義:G310鞏義段改建工程驚現低分高價中標 到底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稀有印度寬距蘭“現身”大圍山自然保護區
冬日登峨眉金頂 享童話般銀色世界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培訓助推非遺傳承可持續發展
很多吃貨奔赴去怒江 竟是為了這樣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