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礦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輸送
- 來源:法制與社會 2018-04-16 18:14:04
環境治理近些年來日益被國家重視,而礦山采集一直是污染大戶,所以對于礦山的整頓自然是迫在眉睫。
陜西省鳳翔縣礦業企業自2015年11月17日就開始整頓,至今兩年左右,鳳翔縣北山川口河地區十一戶采石企業,被縣政府勒令全部停產,接受環保治理及礦業企業整合。
這本是利己利民的好事,但是記者了解到鳳翔縣全縣境內所有采礦企業于縣政府下發文件后停產配合治理及整合,可唯獨有一戶企業在全縣礦山企業停產時于2016年4月22日、4月23日單獨從鳳翔縣公安局批來了近9噸的火工品(雷管、炸藥)!
此企業正是鳳翔縣河北第二采石場,老板名叫郭芳軍。
據記者走訪調查,查詢到鳳翔縣所有的采石企業于2015年11月17日開始停業整頓。
但是鳳翔縣河北第二采石場除外。
根據當地群眾所述,老板郭芳軍在外人面前號稱能玩得通、搞得定縣上所有領導,所以他的企業可以明目張膽的開工。
不僅僅是明目張膽的開工,該企業還在全縣礦山企業停產時于2016年4月22日、4月23日單獨從鳳翔縣公安局批來了近9噸的火工品(雷管、炸藥)。
從取來火工品后,4月22日的鳳翔縣很多群眾就聽到了數聲震天動地的爆破聲。
為何政府明令停產的礦山發生這樣震的山響,豈不是自己打臉?
記者了解到,郭芳軍敢如此明目張膽大肆生產背后是有領導給撐腰。
為了探尋為領導為何給郭芳軍撐腰,記者再次走訪。
據群眾反應,每噸炸藥爆破礦石量約為5000噸,9噸炸藥爆破礦石量可達到45000噸,按均價每噸成品料60元,其一爆而產生經濟效益約為2700000元!
群眾繼續反應說道,他們也知道這么明目張膽不好,所以對外放出消息稱“審批用來炸石頭的炸藥是過期炸藥處理”,但是誰都不是傻子,即便是過期炸藥處理也處理不到你的礦上去炸石頭啊!你說這究竟是誰在騙誰!
通過不斷的走訪,記者又發現了另一個讓人震驚的事情!
原來方向線的礦山是打算整合在一起的,但是縣領導并沒有走任何的程序,而是直接打算交由郭芳軍來整合其余十家礦山,這儼然一副礦老大的做派。
通過對群眾的不斷走訪,記者發現其中內情外人不得而知,當然也不可能讓外人知道,但是整合礦山的事情自然是要求公平公正,更需要透明處理,畢竟這有這樣才能讓群眾信服,保證公平。
對于此事,記者也會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浙江象山最大農房兩改項目收官
浙江象山爵溪街道牛丈岙村村民俞松定起了個大早,興匆匆趕往街道文化活動中心搖號分房。10日、11日是全村人的大日子,大家都來這里搖..
2018-04-16 15:27:42
-
-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
為加快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確保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按時序進度實施,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于4月9日至13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基層農技推廣體..
2018-04-16 15:26:56
-
-
黔西縣供銷社農資公司向大關鎮捐贈農資助農災后生產
高興地卸載農資 農戶領取農資 黔西縣大關鎮受冰雹影響,農戶作物遭受嚴重損失,為幫助受災農戶開展生產自救,近日,縣供銷社攜農..
2018-04-16 15:20:48
-
-
門源:開展春季農資打假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入春以來,為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維護正常農資市場秩序,門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縣域實際,充分履行監管職能,突出重點,把握關鍵..
2018-04-16 15:17:43
-
-
四川眉山做大做強農業融入世界大市場
來自全國各城市農貿中心、著名農業企業和商家代表日前齊聚四川省眉山市,參加由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主辦,眉山市商務局、眉山市圣豐..
2018-04-16 15:14:27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天津西堤頭鎮涂料廠整改不驗收卻等來限期搬遷通知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河南鞏義:G310鞏義段改建工程驚現低分高價中標 到底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稀有印度寬距蘭“現身”大圍山自然保護區
冬日登峨眉金頂 享童話般銀色世界
石林彝族撒尼刺繡培訓助推非遺傳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