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消息:招行行長痛斥的“小賬”折射出險企渠道尷尬

    來源: 證券日報  2019-08-02 14:57:25
日前,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的一次內部講話引發大家關注,其中,田惠宇痛斥“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員工收取保險公司的回扣。據我所知,這不是個別現象,對這個問題必須采取果斷措施。”

田惠宇口中的“銀行員工收取保險公司回扣”在業內通稱為“小賬”。“小賬”與“大賬”對應,”大賬”指的是在銀行代銷保險產品時與險企簽訂合同或協議,并規定好手續費率。“小賬”則是在“大賬”之外,保險公司給銀行理財經理或管理人員一定的費用,這部分費用不體現在合同上。

實際上,“小賬”之所以“不是個別現象”,也“屢禁不止”,與國內保險公司的渠道生態有關。目前,銀行主要代銷壽險產品,與銀行合作的險企也絕大多數為壽險公司。整體來看,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渠道主要有兩大渠道:一是個險;二是銀保。雖然近年來團險、網銷、電銷等渠道增長勢頭良好,但對壽險公司的保費貢獻度依然較低。

因此,壽險公司若要取得發展,要么專注個險,要么依賴銀行渠道,或者另辟蹊徑發展網銷等其他渠道。比如,近年來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大型險企均開始削減銀保保費,主打個險,極個別險企也依靠網銷獲取保費。但對比來看,個險渠道前期建設投入大,并不適合大批資本實力較弱的中小險企;網銷、電銷等渠道由于不適合銷售較為復雜的重疾險、長期壽險等產品,多數險企也將其作為輔助渠道;而銀保渠道進入門檻較低,成為大批中小險企首選。

數據顯示,2018年,銀保渠道實現保費約8000億元,大約貢獻了人身險保費的三成,若排除上市險企保費,中小險企銀保保費占總保費的比值遠高于三成,其實,據筆者了解,不少壽險公司的銀保渠道保費占比超過八成,個別險企占比甚至超過九成,銀保渠道成為這些險企的“衣食父母”。

但由于大行擁有大量優質客戶資源等優勢,往往會出現多家保險公司與一家銀行簽訂代銷合同的情況,加之目前壽險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單個產品無法從性價比優勢上取得消費者青睞。因此,手續費競爭成為保險公司在銀保渠道攬收保費的一個競爭因素,不過由于明面上的手續費率受到限制較多,因此就有了正規的手續費之外的”小賬”,即私下給銀行一線銷售人員、相關負責人送回扣。

實際上,給銀行人員送回扣不僅抬高了保險公司經營成本,也增加合規風險,但迫于發展與生存,一大批中小險企依然“樂此不疲”,這也凸顯了中小險企在渠道建設層面的尷尬與無奈。

為解決這一問題,此前有些地方曾在協會層面推出銀保手續費行業自律協議,但由于渠道依賴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因此,依然有險企的銀保渠道套取費用用于補貼銀行的行為出現。因此,中小險企早日建立自有渠道,提高產品的議價能力和競爭能力,減少對銀行的渠道依賴,或許才能從根本解決“小賬”。

監管也早就注意到這一現象,并從多維度加以整治。比如,近兩年來,銀保監會多次處罰險企銀保渠道套取費用。年初,銀保監會在保險中介監管工作會議上也強調,銀行渠道在保險業發展不同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甚至積累了一定的風險,其中,一是銷售誤導,二是手續費違規支付。中保協此前的報告中也建議中小險企強化渠道轉型,在產品上區分自己,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經營理念。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消息:招行行長痛斥的“小賬”折射出險企渠道尷尬

日前,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的一次內部講話引發大家關注,其中,田惠宇痛斥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員工收取保險公司的回扣...

2019-08-02 14:57:25

消息:主流保險公司探路長護險

長期護理保險的起步時間不長,業界正通過多個維度、多個方式進行進一步探索。 8月1日,在第225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

2019-08-02 14:38:26

快訊:廣東上半年查處酒駕6萬余宗 涉酒事故降18%

近日,廣東省道安辦召開發布會,通報上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1~6月,全省共發生各類道路交通事故起...

2019-08-02 11:01:24

消息:滬指跌0.81%險守2900點 科創板搶眼

消息:滬指跌0.81%險守2900點 科創板搶眼

周四早盤,兩市雙雙低開,盤初短暫沖高后分化,隨后滬指持續下行,盤中考驗2900點,創指表現較強;午后大盤持續走弱,滬指、深...

2019-08-01 16:01:35

華匯人壽董事長馬彪已離職 年報連續六年“難產”

隨著7月末的臨近,險企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也陸續出爐,作為能真實反映險企現金流、經營狀況的償付能力數據,一直被看作是險...

2019-08-01 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