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快訊:北京率先整治互聯網保險 有部分網絡平臺暫停賣保險

    來源: 證券日報  2019-10-22 09:05:00
在北京銀保監局近日發布整治互聯網保險的《北京銀保監局關于規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類業務及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仍然可以進行投保保險產品,但目前已有平臺已經不能投保。

針對《通知》的影響,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不方便發表看法”,愿意匿名接受采訪的人士認為,此舉影響重大,目前不少第三方網絡平臺是自媒體,其介入保險銷售程度較深,《通知》的實施可能對其產生重大打擊。互聯網保險將發生渠道變革,不同渠道的業務占比將發生重大變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北京銀保監局此次率先強化監管,其他地方或許將會跟進,行業監管辦法也必將更加嚴格。

有網絡平臺暫停銷售保險

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通知》之后,第三方網絡平臺是否已經有所行動?《證券日報》記者進行調查后發現,目前已有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不能進行投保。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公開信息披露,心有靈犀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包括母子健康手冊微信公眾號、菜鳥媽咪微信公眾號等,這兩個公眾號皆設有“在線投保”欄目。10月16日上午,記者點擊母子健康手冊微信公眾號的在線投保,頁面可跳轉至靈犀金融投保頁面,當日下午,記者再次點擊,頁面彈出提示:“您好,網站正在報備中,暫時無法投保”。菜鳥媽咪也彈出同樣的提示。

而記者在另外幾家第三方網絡平臺上進行測試,截至10月16日下午依然可以進行保費試算,也能點擊在線投保,這幾家平臺提供保險方案推薦、保費試算、保險科普等服務,可以投保多家保險公司的少兒保險、成人保險、健康保險以及意外保險等多個產品,包括在京經營業務的保險公司。

對于第三方網絡平臺,北京銀保監局定義為:“備案運營主體、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許可證(ICP)歸屬機構不是保險機構,為保險機構的互聯網保險業務提供網絡技術支持輔助服務的網絡平臺。”

對保險機構與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合作,北京銀保監局給出了禁止性規定,第一,平臺不得參與保險業務的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客戶服務等保險經營或保險中介經營行為;第二,平臺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其他非保險金融產品同時展示,或作引人誤解的對比宣傳;第三,平臺不得代收保費,保費與其他經營項目費用合并收取的,應做到實時分賬至保險機構所屬專用賬戶。同時,保險機構不得向第三方網絡平臺支付保險銷售傭金,也不得簡單以與保費規模或保單件數掛鉤的結算方式變相支付保險銷售傭金。

業內人士認為,與原中國保監會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相比,北京銀保監局此次發布的《通知》更嚴,目前部分平臺已經不能投保保險,或許是暫時躲避風頭,或許要尋求牌照以獲得相應身份。

自媒體最受傷?

針對北京銀保監局的最新《通知》,業內人士認為,以自媒體為代表的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或將遭受重大打擊。

“目前,在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中,有不少是依托微信公眾號等載體的自媒體,其主要功能并非為保險公司提供網絡技術支持,而是通過比價、宣傳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形成流量,促進產品銷售,平臺的主要收入正是來自于保險機構的傭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嚴監管環境下,這類平臺的生存空間將被極大擠壓,甚至難以生存。“保費試算、報價比價這些功能都被禁止之后,自媒體將失去吸引消費者流量的核心武器。”該人士分析道。

“我給家人買保險的時候看過好幾家比價平臺。保險產品比較復雜、專業,自己一家一家看費時費力,比價平臺集合了多家公司的產品,方便進行比較;但另一方面,我也擔心從比價平臺上看到的信息是否真實,他們提供的比價是否客觀。”對于在第三方網絡平臺上選購保險,消費者聞茜(化名)對記者表達了她的矛盾心理。在采訪中,消費者對第三方網絡平臺提供的選購保險的便利性認可度較高,但對于部分平臺的捆綁銷售、銷售告知不充分等問題比較煩惱,也希望監管機構能加強治理。

保險機構喜歡和哪些第三方網絡平臺進行合作?《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公開披露信息進行梳理發現,保險比價類、票務類、財富類、旅行社類、汽車類、母子健康類、運動類、科技類公司的網絡平臺,網絡互助平臺等是險企合作的重點,網絡載體包括微信公眾號、APP以及網站等。

根據北京銀保監局的《通知》,第三方網絡平臺將不能繼續與在京險企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進行保險比較、保費試算等合作,如果其他地方的監管繼續跟進,那么,以保險科普、保險比較、保險超市等為主要內容的保險自媒體必將受到極大的打擊。

互聯網渠道將發生變局

在互聯網保險領域,保險公司官網和移動端網絡平臺、保險專業中介網絡平臺以及第三方網絡平臺是幾個主要渠道。在互聯網保險發展過程中,保險公司一方面建設自營網絡平臺,另一方面與第三方網絡平臺的合作也十分廣泛。

從統計數據看,目前第三方網絡平臺在互聯網各渠道中占比最高。業內人士表示,北京銀保監局《通知》的下發,可能引發互聯網保險渠道的變革。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從互聯網財產險市場來看,互聯網非車險業務渠道以第三方網絡平臺為主。第三方網絡平臺對互聯網非車險的貢獻度為64.85%,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貢獻度為22.77%,保險公司PC官網的貢獻度為7.55%,而保險公司移動端的貢獻度僅為2.83%。

目前保險業協會尚未公布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的數據,但從2018年數據看,有61家人身險公司與第三方渠道合作,全年通過第三方渠道取得保費991.9億元,占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3.1%。

由此可見,無論是互聯網產險還是人身險,第三方網絡平臺都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北京銀保監局《通知》的實施,不同互聯網渠道的格局將發生變化,險企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取得的保費收入將大幅下降。盡管目前只是北京銀保監局發布該項政策,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一個信號,意味著下一步的互聯網保險監管方向必將更加嚴格。

目前,針對互聯網保險的行業性管理規定是從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且已于去年10月1日到期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目前尚未出臺新的辦法。根據銀保監會的保險消費投訴數據,2018年共收到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10531件,同比增長121%。業內人士表示,新的辦法將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嚴加監管,短期看保險公司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取得的保費將下降。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快訊:北京率先整治互聯網保險 有部分網絡平臺暫停賣保險

在北京銀保監局近日發布整治互聯網保險的《北京銀保監局關于規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類業務及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通知》(以下...

2019-10-22 09:05:00

消息:建設銀行發布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

中國建設銀行日前在京發布了BCTrade2 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據了解,該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自2018年4月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

2019-10-12 09:31:28

消息: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年金產品“補位” 代銷保險成銀行創收更重要渠道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降溫的同時,銀行在向客戶推介時有無替代選擇?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發現,不...

2019-10-11 11:22:04

快訊:“銀十”恰逢房貸利率新規 專家稱對購房者影響不大

作為歷年來的樓市銷售黃金期,今年房地產市場在金九月份平淡收場后,又于銀十月份迎來了新的房貸利率調整規定。根據央行此前...

2019-10-10 10:12:13

消息:互聯網業務收入規模不斷擴大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7522億元,同比...

2019-10-09 14: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