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快訊:對刷臉支付保持審慎態度

    來源: 南方日報  2019-10-09 11:43:54
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在各大商店、餐館消費,我們不用打開手機二維碼,只是看一眼支付設備,就能輕松完成付款。消費者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疑問。有人問,如此刷臉支付,真的安全嗎?

猶記得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所做的兩個實驗,主持人分別將照片處理成動態圖片、將觀眾微博照片處理成3D人臉模型,兩種方式均成功騙過了某支付軟件,進入了他人賬戶。某軟件隨后回應稱,人臉識別只是其多種保護中的一個環節,軟件還會通過人工智能、風控系統等進行全面監測,例如未用密碼登錄過的手機不能進行刷臉支付,小概率盜刷事件也會得到全額賠付等。言下之意,消費者對資金安全不必過度擔心。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必須指出的是,消費者在乎的恐怕不僅是資金安全,而是人臉識別一旦被濫用,我們的隱私將無處安放。

正如一些支付公司所承認的那樣,他們雖然有信心保障資金安全,但也不得不面對“小概率的盜刷事件”。而正是這樣一些小的漏洞,有可能隱藏著更為復雜的風險。例如,現在市面上的許多智能家門鎖、手機軟件等,使用的仍是比較簡易的人臉認證,只要給出一張照片,跟數據庫對比成功,就能順利登錄。同樣地,使用某些換臉軟件,犯罪分子可以輕易將經過深度偽造的內容,用以對當事人進行報復、傷害和詐騙。目前,已有許多案例得到推演,它們或許未曾實際地發生過,但也適時地提醒了我們,人臉識別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

所謂人臉識別,關系到“生物識別信息”的安全問題。傳統意義上的個人信息,更多指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個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來意義上的個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臉、角膜、指紋等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點在于,它能遠距離發生作用,而無需直接接觸。這意味著,政府、公司等機構和個人可能未經當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讀取并搜集其數據。在許多歐美國家,目前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遠遠壓倒了對技術收益的樂觀預期。而在我們這里,似乎許多公司陷入了技術狂歡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見責任。

技術是一柄雙刃劍。今天,我們并不拒絕人臉識別帶來的便捷實用,但也不得不追問的是,這些生物信息會不會被過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業有沒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覺性?就筆者個人觀察來看,情勢似乎并不樂觀。人臉識別在各行各業已經出現了規模效應,除了支付行業外,人臉識別進校園等都被“發明”出來了,甚至看個新聞APP也索要人臉權限。仔細想想,我們的人臉信息或許是交出去了,但它們會得到用心保護嗎?經驗告訴我們,有相當數量的互聯網公司只顧及流量,卻不顧用戶安全,只顧及體驗,卻不顧隱私保護。

回到刷臉支付上,在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同時,我們也不妨提醒一下它的壞處,并督促監管機制及時跟進。特別是監管部門,既要鼓勵創新,也要保持審慎,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尤其要明確互聯網公司的責任,運用好天價罰款等手段,督促它們切實保護消費者敏感信息的絕對安全。(扶青)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快訊:對刷臉支付保持審慎態度

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在各大商店、餐館消費,我們不用打開手機二維碼,...

2019-10-09 11:43:54

消息:中國互聯網巨頭欲借AI芯片彎道超車

隨著芯片領域的下一步發展,會越來越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轉化應用。中國互聯網巨頭正摩拳擦掌,希望借AI...

2019-09-30 15:38:16

圍觀兒童電話手表市場搶奪戰:萬千家庭撐起驚人出貨量 安全是剛需

9月25日,華為商城官方消息,華為兒童手表3s正式開售,4G全網通和八重AI定位,售價688元。兒童電話手表雖是一個細分領域,但...

2019-09-30 14:36:20

快訊:我國一次建成世界里程最長重載鐵路

中國鐵路版圖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9月28日,里程超1813 5公里的浩吉(內蒙古浩勒報吉至江西吉安)鐵路開通。浩...

2019-09-30 11:07:45

消息:洗衣機用水量越多產生的微塑料也越多

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日前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影響纖維這種微塑料從衣物中脫落的關鍵因素是洗衣機洗滌過程中的用水量,...

2019-09-30 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