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 為保護地球提供科技支撐
- 來源: 科技日報 2021-03-03 15:42:42
“今年7月,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在上海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張興贏介紹,這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主動激光雷達載荷,從天上往下發射一束激光雷達,就像照手電一樣,采用后向散射接收和差分吸收探測體制,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垂直分布信息。
與被動遙感,即太陽光穿過大氣層達到地面再反射回衛星,星上儀器接收到達信號,通過信號的變化來計算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相比,主動激光雷達可以獲取更多有效觀測數據,不易受云層和氣溶膠的影響;激光斑點小,空間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響,可以夜間觀測。但與此同時,星載激光雷達的高精度制造和數據的高精度處理技術是巨大挑戰。
張興贏表示,該衛星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一天可繞地球飛14軌,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觀測數據,可用于大氣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不僅造福中國,也惠及全球,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該項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關立項,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項,歷經六年時間,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廠待發射。
(記者付麗麗)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 為保護地球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7月,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在上海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
2021-03-03 15:42:42
-
今年我國航天發射 有望首次突破40次 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月24日舉行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我國全年...
2021-03-02 14:52:49
-
“中國天眼”捕獲 3例新高色散快速射電暴 有助于揭開此類暴發現象的神秘面紗
2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中國天眼(FAST)的海量數據中搜尋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電暴...
2021-03-02 14:50:01
-
鐵發射線的遲滯效應幫助人們理解活動星系核 在線發表于《天體物理快報》上
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學鐵發射線的遲滯效應...
2021-03-02 14:48:45
-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前 “黑科技”幫忙捕捉火星蹤跡
火星,一顆令人難以捉摸的紅色行星,從來都是人們夜觀星空的焦點之一。在亞述(古代西亞奴隸制國家),火星被稱為流血的星,是...
2021-03-02 14:47:24
- 優質內容成短視頻行業競爭關鍵 好看視頻10億獎金扶持原創作者 頒發年度大獎
- 運用計算型潛望原理 數碼相機就能“看見”隱藏物體 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 新型交通制式:動車與地鐵“混血” 國產首個市域動車組上線運營
- “回家地圖”:2019年春運護航服務啟動 騎行返鄉可定位免費維修點
- 打游戲也輸了!新款“阿爾法”擊敗人類玩家 取得壓倒性勝利
- 我國學者研究“多節點量子網絡”取得基礎性突破 拓展節點數目
- 160公里時速磁浮列車將在商業線進行提速測試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營養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機器人為居家養老、個人護理服務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用戶選擇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