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2019年,暗物質搜索不停步 弄清惰性中微子“真實身份”

    來源: 科技日報  2019-01-11 11:42:23

宇宙中藏著某種神秘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僅能通過它施加給宇宙萬物的引力,得知它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暗物質”。暗物質對于解釋恒星在星系中的運動以及人類觀測到的其他宇宙現象必不可少,或許是很多宇宙事件的“幕后黑手”。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物理學家建造了一系列高精尖探測器,來尋找暗物質,但到目前為止,即使在最尖端復雜的實驗中,暗物質也沒有顯露過哪怕一絲真容。

2019年,在暗物質玩的這場“躲貓貓”游戲中,科學家們將進入博弈的新階段。從藏身地下的巨大探測器到高高在上傲視全天的大型望遠鏡,今年將進行的四大暗物質實驗或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LIGO升級幫助尋找暗物質

2015年,“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讓世界為之震驚和沸騰。在對設備進行一系列升級后,它將于今年早些時候開始第三輪觀測。屆時,它收集的數據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有科學家稱,使用引力波數據有望揭示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2018年,有研究人員提出,如果宇宙某處潛伏著一個質量很小的“暗光子”,它的信號可能會在LIGO數據中出現,導致引力波特征出現非常特殊的不規則性。

暗光子是人類假想的普通光粒子的雙胞胎粒子,如果它們存在,將是解釋暗物質的一種方式。

研究人員希望,地面和未來的基于太空的引力波探測器能夠做出重大發現,使暗物質研究塵埃落定。

隨著LIGO“王者歸來”,科學家很有可能在引力波數據中發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弄清惰性中微子“真實身份”

惰性中微子也被認為是暗物質的候選粒子。在新的一年里,物理學家試圖厘清兩者的關系。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中運行的液體閃爍中微子探測器(LSND)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被稱為“惰性中微子”的神秘新粒子的證據。然而在接下來的20多年中,這一結果一直無法重復,其他實驗沒有找到任何關于該粒子的跡象。

2018年,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助推器中微子實驗”(MiniBooNE)再次探測到了該信號,表明除了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外,第四種中微子——惰性中微子可能真的存在。

中微子可以幾乎不受阻礙地穿過其他物質,就如同其他物質不存在一樣,因而被稱為“幽靈粒子”。但常見的三種中微子質量太小,不可能是構成暗物質的成分。而惰性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更大、與普通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也更弱的中微子。

有科學家認為,如果惰性中微子的質量足夠大,就可能是尋找已久的暗物質。他們希望能在2019年弄清楚惰性中微子的“真實身份”。

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開眼”

“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是科學家們正在智利建造的一臺望遠鏡,每隔15秒,它就可以拍攝到大片天空的詳細圖像;每3天就能完成一次全天空掃描。

眾所周知,暗物質塑造了星系及其恒星相互運動和相互作用的方式。LSST的目標是提供有關宇宙如何運作的前所未有的細節,這應該能為天體物理學家提供大量有關暗物質性質及其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數據。

2019年,研究人員將首次打開該望遠鏡重達2800千克的“眼睛”,讓其對整個天空投去深情的一瞥。LSST有望在2022年進入完全運行狀態,并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展開為期10年的全天巡視。在10年時間里,它將對獲得的圖像進行比較,以追蹤天空的變化規律,為理解暗物質如何“攪動”宇宙提供最深入的數據資源。

捕捉氙氣與暗物質碰撞產生的微光

一直以來,粒子物理學家推測,暗物質的第一個直接標志可能是一道閃光:由于暗物質在非常暗的房間內與惰性物質發生碰撞,這些物質會發出微弱的光斑。幾十年來,科學家根據這一原理建造了探測器,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探測器產生確定的結果。

因此,有不少科研團隊決定另辟蹊徑——有的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還有的則是建新的探測器來尋找暗物質。

2019年,中國科學家將在“粒子和天體物理氙探測器”(PandaX)平臺上努力工作,該平臺晝夜不停地盯著氙氣尋找閃光——如果氙原子同暗物質粒子發生碰撞,產生的微光將會被探測器捕捉到??茖W家正加速升級該探測器,希望在2019年—2020年完成大部分工作。升級后的探測器將稱為“PandaX-xt”,可容納4噸氙氣。

美國的暗物質研究人員也不甘示弱。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一座廢棄金礦地下約一英里處的“大型地下氙實驗(LUX)”也將全面升級,更名為“LUX-Zeplin”,容納10噸液態氙。與“PandaX-xt”一樣,該項目可能要到2020年之后才完工。

意大利也計劃將其探測器“XENON”升級至8噸液態氙規模,名為“XENON-nt”,升級可能在2019年完成。

上述四種搜尋方法,會讓科學家在2019年獲得暗物質的確切證據嗎?我們并不確定?;蛟S暗物質真的存在,不過是以截然不同于我們預期的方式存在。

不管怎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解開。比起找到暗物質,更大的探索還在后面,但暗物質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物理學更深層次理論的大門。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2019年,暗物質搜索不停步  弄清惰性中微子“真實身份”

2019年,暗物質搜索不停步 弄清惰性中微子“真實身份”

宇宙中藏著某種神秘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僅能通過它施加給宇宙萬物的引力,得知它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暗物質。暗物...

2019-01-11 11:42:23

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被準確復原 構建隕石撞擊模型和全球海嘯傳播模型

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被準確復原 構建隕石撞擊模型和全球海嘯傳播模型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怎樣的災難場景?近日,密歇根大學和布朗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給出了答案:引起恐龍滅...

2019-01-11 10:52:11

天文學家再次探測到重復快速射電暴  研究人員:未來能探測到大量重復暴源頭

天文學家再次探測到重復快速射電暴 研究人員:未來能探測到大量重復暴源頭

英國《自然》雜志9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天文學論文,描述了迄今記錄到的第二個重復快速射電暴(FRB);在《自然》同時發表的另一篇論...

2019-01-10 15:34:11

解密嫦娥四號軟著陸的“腿”  固體所勇挑重擔研制高效吸能合金材料

解密嫦娥四號軟著陸的“腿” 固體所勇挑重擔研制高效吸能合金材料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消息傳到科學島,島上一片歡騰,驕傲和自豪的神情讓這些平時...

2019-01-10 15:30:36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制成功  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玻色子體系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制成功 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玻色子體系

日前,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成功研制出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

2019-01-10 13: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