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要聞 > 正文

彌補流動性短板:銀行理財轉讓成香餑餑 未來將有更多銀行入局

    來源: 北京商報  2019-01-10 09:30:47

理財產品以優于存款的收益率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不過在流動性上卻不盡如人意。為此,兼顧高收益和靈活性的理財轉讓業務應運而生,并且結束推廣期的部分銀行開始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中信銀行近日宣布將于2019年1月10日起對轉讓方收取轉讓價格的0.1%作為個人理財轉讓手續費。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上線該項業務的銀行以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為主,而隨著首家布局該業務的國有銀行建設銀行的加入,也意味著更多銀行將加入這一行列。

已有10家銀行推出轉讓服務

所謂理財轉讓是指持有某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若有變現需求,通過銀行的平臺以一定的價格將理財產品轉讓給其他投資者,一般當天就可收回資金和相應利息。例如,中信銀行規定,自然日16:00前成交的當晚進行資金清算(即轉出方資金到賬,轉入方資金扣款),自然日16:00后成交的下一個自然日清算。

除中信銀行外,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推出該項業務的多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如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以及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城商行。

此外,也有國有銀行開始試水理財轉讓業務。建設銀行于2018年12月推出“建行龍財富”個人財富管理與服務平臺,其中設置了“轉讓專區”,主要用于客戶進行理財產品轉讓,轉讓產品除了包括預期收益型產品外,還包含凈值型產品。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主編殷燕敏表示,傳統封閉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水平通常高于貨幣基金等低風險固收類理財品種,不過存在封閉期,流動性相對較差,而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轉讓功能可增加這類產品的吸引力。

轉讓限制差異大

不同銀行在轉讓產品的方式、手續費、交易時間等方面不盡相同。綜合來看,在產品轉讓渠道方面,目前各家銀行主要通過線上或線下兩個渠道進行。線上轉讓由出讓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掛單,投資者根據自身需求挑選購買;線下轉讓則由轉讓者自行聯系“下家”或請理財經理協助發出信息,雙方約定好轉讓價格后前往銀行網點辦理轉讓。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進行轉讓。例如,招商銀行可進行轉讓的理財產品包括聚益生金、鼎鼎成金、增利的部分產品以及大額存單;浦發銀行目前可進行轉讓的產品為固定期限盈系列理財產品;興業銀行規定智盈寶、結構性存款不允許做理財轉讓;江蘇銀行規定外幣結構性存款暫不可轉讓。

在轉讓手續費方面,多家銀行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而有些銀行因為處于優惠期而免收。例如,浦發銀行按照出讓人、受讓人分別承擔轉讓價格的0.05%收取轉讓手續費;興業銀行只對理財產品出讓方收取撮合交易服務費,收費標準為轉讓金額的0.08%;招商銀行目前該項服務處于優惠期,免收手續費;浙商銀行、杭州銀行也暫時不收取該業務手續費。

1月3日,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將于2019年1月10日零時起對個人理財轉讓服務進行收費,其中轉讓手續費為轉讓價款的0.1%,最高為1000元,從轉出方轉讓價款中扣收。而在此次調整前,中信銀行此項業務不收取費用。

此外,理財轉讓業務對于交易時間也有所限制。比如,中信銀行理財轉讓交易時間為7×24小時交易;浦發銀行辦理時間為工作日9:30-15:00;招商銀行在每日9:00-20:00可發起轉讓申請。

對于產品的轉讓標準,麻袋研究院行業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通常能夠轉讓的理財產品擁有相對可以量化的預期收益率或者相對穩定的歷史業績回報率,且債權清晰易于向投資人進行披露。同時部分理財產品風險較高,需要進行合格投資人認定,并不是簡簡單單掛到轉讓市場就能讓公眾投資人參與。

彌補流動性短板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理財轉讓業務很好地解決了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高收益和流動性無法兼得的痛點。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指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形態日益豐富,除流動性較強的開放式產品外,還有大量期限較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封閉式理財產品。銀行推出理財轉讓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長期限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短板,同時也解決了投資者由于突發資金需求想要轉讓變現等難題。

在蘇筱芮看來,對于在理財期間有資金急用的投資人,可以通過轉讓快速取回本金,還能夠獲取在此期間的利息;對于其他投資人,又多了在二級市場的投資選擇,甚至可以獲取高于原始項目的收益率,因為存在不少轉讓方為獲取流動性而折價轉讓的情形。

業內人士表示,理財產品轉讓往往涉及風險等級、產品設計等諸多信息,因此更要關注高收益率“秒殺”背后存在的風險。于康分析稱,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均為銀行自建的二級交易平臺,一方面活躍用戶數量偏少,很有可能因供需不匹配而無法轉讓。另一方面,目前理財轉讓市場缺乏公開市場報價,不能保證產品交易準確反映產品公允價值。特別是有緊急資金需求,需要短時間完成交易時,往往會折損部分收益。此外,也需警惕轉讓時存在欺騙等不道德行為帶來的風險等。

未來將有更多銀行入局

事實上,自2015年推出“理財產品柜面直接轉讓”服務以來,理財轉讓業務一直進展緩慢,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銀行上線該項業務。蘇筱芮表示,因為早前銀行占據主導優勢,在用戶體驗方面缺乏考慮。隨著近期銀行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降以及理財客戶的流失,銀行開始有意識彌補短板。

理財轉讓進展緩慢,與監管政策不明朗不無關系。于康認為,從產品角度而言,理財產品標準化與信息披露不足,致使理財產品目前仍不具備大規模交易的條件;從監管而言,并未有關于理財轉讓業務的相關規范出臺,此業務仍屬于監管的模糊地帶,易產生各類風險事件,因此理財轉讓進展緩慢。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建設銀行這一國有銀行的加入,也意味著理財轉讓或成未來大趨勢。蘇筱芮表示,預計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市場會持續發展,會有更多的銀行參與到轉讓市場中,同時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線上轉讓市場的比例預計會占據重要地位乃至超過線下柜臺部分。

于康進一步指出,未來隨著理財產品標準化、信息披露、多家銀行面簽互認等環節的完善,符合規范的跨行轉讓交易平臺將有可能建立。若能通過轉讓前資格審查等制度設計,以監管規范的形式控制上述風險,這一市場將有較好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彌補流動性短板:銀行理財轉讓成香餑餑 未來將有更多銀行入局

彌補流動性短板:銀行理財轉讓成香餑餑 未來將有更多銀行入局

理財產品以優于存款的收益率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不過在流動性上卻不盡如人意。為此,兼顧高收益和靈活性的理財轉讓業務應...

2019-01-10 09:30:47

復盤23家機構2018年中國經濟預測成績單,他們看錯了什么?

復盤23家機構2018年中國經濟預測成績單,他們看錯了什么?

新年伊始,各家券商的分析師開始公布各自對2019年的宏觀經濟預測數據。這個時候,我們自然會關心,過去的2018年,他們的預測...

2019-01-09 14:55:47

銀行業年度十件大事出爐 銀保監會正式掛牌入選

銀行業年度十件大事出爐 銀保監會正式掛牌入選

1月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官網發布公告稱,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評選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正式發布,其中,新一屆國務院...

2019-01-09 10:12:41

保持松緊適度:新年降準定基調穩預期 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

保持松緊適度:新年降準定基調穩預期 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

新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即宣布于1月15日和25日分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為2018年歲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2019-01-08 15:31:53

資本擴張沖動難改 銀行年初“補血”忙  未來資本金壓力不減

資本擴張沖動難改 銀行年初“補血”忙 未來資本金壓力不減

新年伊始,商業銀行紛紛開啟補血模式,緩解資本壓力。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7日,就有3家政策性銀行宣布擬發行合計不超...

2019-01-08 09: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