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從頭設計合成抗癌蛋白藥物 繼續改進更加穩定,活性更強
- 來源: 科技部網站 2019-01-17 09:47:30
近日,來自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實現從頭設計合成一個蛋白抗癌藥物,一種細胞因子IL-2的類似物Neo-2/15。Neo-2/15與人類IL-2只有14%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卻保留了IL-2的大部分功能,只是去除了可能造成毒副作用的結合CD25的能力。在結腸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Neo-2/15強烈抑制腫瘤生長,甚至在一些小鼠中完全消滅了腫瘤,治療效果比天然的IL-2還要好。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IL-2在免疫學中十分重要:它是第一個被克隆的Ⅰ型細胞因子,也是第一個解出受體結構的短鏈Ⅰ型細胞因子,還是第一個被發現通過特定的高親和力受體發揮作用的細胞因子。此外,IL-2還是第一種有效的癌癥免疫療法。在1984年11月,一位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開始接受大劑量IL-2治療,數月后,她全身的腫瘤都消失了。不過在這次試驗中,IL-2也顯示出了很強的毒副作用,包括誘發廣泛的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導致肺間質浸潤,患者體重明顯增加等,這些毒副作用很大的限制了IL-2的使用。
為此,許多科學家試圖改造IL-2的結構。要改造一個蛋白,通常的做法是讓天然的蛋白隨機突變,直到找到具有合適特性的突變蛋白,但成功率過低。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X線晶體衍射的方法獲得了IL-2和它的受體結合形成的復合物的結構,仔細分析了IL-2與IL-2受體α、β和γ亞基間的相互作用。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設計出了40種只與β亞基和γ亞基作用,而不結合α亞基的IL-2類似物,通過進一步的合成測試和結構微調,最終獲得了與IL-2受體親和力最強的Neo-2/15。
穩定性上,Neo-2/15在80℃孵育2小時后,仍能和人類IL-2受體結合。即使在95℃孵育1小時后,Neo-2/15也能有效促進T細胞生存。在同樣條件下,天然的IL-2則會變性失活。在免疫原性方面,研究人員分別給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每天連續注射Neo-2/15,沒有檢測到任何針對Neo-2/15的抗體。在動物試驗中,研究人員用結腸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測試了Neo-2/15的治療效果。相比IL-2,Neo-2/15更為有效的抑制了腫瘤生長,甚至讓4只(共10只)黑色素瘤模型小鼠沒長出腫瘤。
“30年來,人們一直在嘗試改造IL-2,使其更安全、更有效,但由于天然的蛋白質往往不太穩定,很難做到這一點,”論文的第一作者Silva說,“Neo-2/15非常小,非常穩定。因為我們從頭開始設計它,我們了解它的所有部分,我們可以繼續改進它,使它更加穩定,活性更強。”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科學家首次從頭設計合成抗癌蛋白藥物 繼續改進更加穩定,活性更強
近日,來自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實現從頭設計合成一個蛋白抗癌藥物,一種細胞因子IL-2的類似物Neo-2 15...
2019-01-17 09:47:30
-
-
眼皮就像閘門,拉閘瞬間或許你在“開小差” 大腦信息加工狀態的“晴雨表”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要求人們保持注意力,比如上課要注意聽講,開車要注意路況,體育競技中要注意對手的動作等。然而研究表明,...
2019-01-17 09:43:16
-
-
“拂曉”號發現金星云中巨大條紋結構 加深對地球氣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理解
日本神戶大學、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拂曉號金星探測器發現,覆蓋金星的云中存在巨大的條...
2019-01-15 14:37:27
-
-
地磁北極過去四十年移動加快 導航模型須更新 確保出入北極圈附近船只、飛機的導航無誤
由于地磁北極移動速度超出預期,世界地磁模型定于1月30日緊急更新,以確保出入北極圈附近的船只、飛機和潛艇導航無誤。不少人...
2019-01-14 16:56:54
-
-
福建成功實施全球首例5G遠程外科手術 為今后5G遠程外科手術的臨床應用創造了條件
日前,在福州長樂區的中國聯通東南研究院內,北京301醫院肝膽胰腫瘤外科主任劉榮作為主刀醫生,坐在機器人前,通過實時傳送的...
2019-01-14 16: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