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
- 來源: 新華網 2019-01-24 13:52:16
24日,5只生物鐘紊亂體細胞克隆猴登上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標志著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進現實”,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藥物研發駛入“快車道”。
“10年攻關+10億美元投入”幾乎是目前新藥出爐的“標配”,然而,即便投入如此之巨,失敗概率仍超90%??茖W界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遺傳背景一致的實驗用疾病模型猴。
獼猴是國際上常用的一種實驗動物。2017年,“中中”“華華”的成功克隆解決了讓野生獼猴遺傳背景一致的問題,卻未能解決疾病模型猴的構建難題。這一次,在嚴格遵循科研倫理的前提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洪鈞、孫強、劉真團隊首次通過敲除“關鍵基因”的方法,獲得5只生物鐘紊亂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猴,而后,他們從中選取了一只紊亂特征最為明顯的獼猴作為克隆“原型”,通過采集其體細胞的細胞核,最終獲得5只克隆疾病猴。目前年齡最大的已超半歲,年齡最小的也已超過3個月。至此,疾病模型猴的構建難題被攻克。
業內專家認為,“中中”“華華”的細胞核來自雌性胎猴,而此次5只克隆猴的細胞核來自雄性青年疾病猴,操作要求更高、實現難度更大,這表明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
目前,每年全球藥物研發會使用大量實驗動物進行藥物安全性和代謝檢測,還會招募眾多臨床試驗人群做藥效評估。隨著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技術不斷成熟完善,未來全球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臨床試驗人群服用無效藥物的比例也將大大降低。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表示,下一步團隊將繼續優化“基因修飾+體細胞克隆技術”,研制患有各類腦疾病的克隆猴模型,在基礎研究方面用于繪制“全腦神經聯接圖譜”,在轉化應用方面用于研發更有效的腦疾病治療手段,進一步提升藥物研發效率。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
24日,5只生物鐘紊亂體細胞克隆猴登上中國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封面,標志著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實驗用疾病...
2019-01-24 13:52:16
-
-
我國學者提出實現量子糾纏新方法 合成反對稱自旋交換作用
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者聯合中美多個研究團隊,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統中合成了反對稱自旋交換作用,演示了利用手征自...
2019-01-23 15:22:29
-
-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 發燒能促進免疫細胞“運動”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劍峰研究組對發燒在機體清除病原體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機制作出全新闡述,相...
2019-01-23 11:06:57
-
-
新研究發現人腦與猴腦之間的“軟件”差異 對于今后的腦科學研究有重要意義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大腦運作方式與其他動物相比,特別是與近親猴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一項新研究說,對人腦與猴腦軟件的對比顯示...
2019-01-22 16:12:39
-
-
澳研發新藥對抗具有耐藥性的腸道“超級細菌”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抗生素,動物實驗表明它可有效抑制一種具有耐藥性的腸道超級細菌...
2019-01-22 11:42:38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有望大幅降低
-
2018年我國水力發電量約1.2萬億千瓦時 水電總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
-
600多種植物“癌癥”病原機理揭示 如何引起寄主落葉、減產絕收
-
中國PD—1臨床研究登上柳葉刀子刊封面 提升了患者用藥可及性
-
哲學可以為人工智能做什么 關系密切、互動頻繁
-
技術競爭到產業競爭:全球備戰5G商用 毫米波將成未來主戰場
-
中國科學家呼吁開展第三極水循環研究 構建聚焦水問題的觀測和地球系統模型新體系
-
研究揭示運動如何減少人體腹部脂肪 跟蹤內臟脂肪量的減少
-
軟件業將加速賦能制造業 進入快速迭代關鍵期
-
關鍵重要件:嫦娥四號登陸月背 這個緩沖拉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