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農資

化肥年用量550萬噸,60%土地已流轉,經濟強省江蘇的農資轉型之路

    來源:中國磷復肥網  2018-04-19 15:16:37

  經濟總量居全國前三的江蘇省,農業發展之路同樣令人矚目。土地流轉率60%,部分地區高達80%,規模化經營主體超過12萬家,這讓服務于種植業的供銷系統及其所屬的農資產銷企業迎來更為巨大的挑戰。

  不斷探索、努力改變,江蘇農資行業早早邁出轉型的步伐:一改過去單一的傳統農資產品銷售模式,拓寬經營范圍,將銷售與服務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生產全過程,牢牢占據農資供應的主渠道,成為服務新時代江蘇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17.jpg

調研于4月9日正式啟動

  4月9日-12日,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中華合作時報社牽頭,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中國東盟農資商會、多家農資行業媒體等聯合開展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化肥流通體制改革20周年”農資行業大調研活動第二站走進經濟大省江蘇。

  本次活動旨在調研當前春耕農資市場情況、了解農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探索和舉措、傾聽企業對當前行業政策的建議和反饋,共解發展難題,傳播行業正能量。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29.jpg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副巡視員、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秘書長符純華

  已有60%土地完成流轉

  規模種植渠道商迎挑戰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33.jpg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土地流轉總面積達3113萬畝,流轉比例60%。土地流轉加快,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涌現,數量合計超過12萬家。

  在種植結構上,江蘇以小麥、水稻、蔬菜、油料等作物為主,全年化肥用量約有550萬噸。其中,春耕用肥占1/3,夏季占40%,其余則為秋季用肥。據測算,春耕期間江蘇省冬小麥面積約3200萬畝,油料面積約830萬畝、蔬菜面積約1800萬畝。農資使用上,春耕肥以尿素、復合肥為主,各占一半。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36.jpg

江蘇市場春耕用肥已啟動

  調研中,不少企業表示,土地大規模流轉后,流通渠道普遍感覺到較大的壓力。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均在數百畝以上,對化肥農藥的效果、價格、使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農資采購上更為謹慎。尤其是千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已經具備向工廠直接采購、談價議價的能力,這對流通渠道來說,壓力倍增。

  化肥價格達到五年來最高

  種田效益差農資投入下降

  去年以來,化肥、農藥價格大漲,目前雖然有所波動,但仍維持在高位,對春耕市場影響較大。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40.jpg

  尤其是尿素從2017年12月份開始,出廠價格由1700元/噸迅速上漲到2000元/噸,月漲幅達300元/左右。江蘇通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通聯”)總經理曹志華表示,雖然當前尿素價格已下調100-150元/噸,但仍是近5年來春耕同期的最高價。

  尿素價格大漲,國內鉀肥、磷肥、復合肥也紛紛漲價。無錫市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王鎮透露,目前復合肥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已上漲15%-30%。

  隨著國家環保力度加大,化肥行業難以維持較高的開工率。同時,由于煤炭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化肥生產成本仍然高企。對此,不少企業分析,下一階段化肥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

  農資價格大幅上漲,農產品價格近年來卻處于下行趨勢,嚴重影響農戶尤其是種植大戶的農資投入積極性。據了解,無錫地區種糧大戶連續三年遭遇減產(水災和成熟收獲季節連續陰雨),虧損嚴重。進入2018年,全國糧食收購保護價繼續下調,其中小麥每斤下降0.03元,水稻下降0.2元/斤,導致農戶種糧收益下降。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43.jpg

調研組走訪企業

  記者了解到,當前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種田效益下降,傳導至終端市場,主要表現為農戶接受程度差、備肥積極性下降。

  案 例:南通區域種糧收益情況

  土地租金:800-1100元/畝

  水稻產量:1000-1200斤/畝

  種植成本:800元/畝

  今年收益:收購價格下調后(0.2元/斤),農民種稻收益減少200-240元/畝。同時,2018年化肥投入成本比2017年增加40元/畝,農藥增加20元/畝,整體效益下降260-300元/畝。

  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

  拓寬經營轉型走出新路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48.jpg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轉型的方向之一

  當前的農資市場,單純依靠銷售農資產品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江蘇農資行業,轉型的步伐已早早邁出:拓展經營范圍,將銷售與服務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生產全過程,牢牢占據農資供應的主渠道,成為服務新時代江蘇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案例:江蘇通聯模式

  1、主動對接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讓農戶產前種植心中有數。

  分析市場變化,幫助農民選擇種植品種。每年舉辦大型講座和培訓會,提高農民對現代農業的認知和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的接受程度,幫助農民選擇優質農產品種植。主動上門服務,提供優良種繁育栽培、耕作方法、田間管理、科學施肥用藥等一系列技術輔導,先后推廣5個優質品種和8項新技術。

  與農業部門測土大數據互聯互通。對種植大戶的承包土地進行測土分析,提供適宜種植的品種,定制專用化肥。目前,該公司在各廠家定制的水稻、玉米、油菜等專用肥達30多個品種。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52.jpg

建成糧食烘干中心設施解決農戶賣糧難

  幫助農戶與農產品下游企業實現產銷對接。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判斷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趨勢,與面粉廠、食品公司、稻米公司合作,實施產銷對接,幫助農戶種植市場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實施訂單農業、設施農業。

  2、開拓渠道提供多種平臺服務,滿足農戶產中需求。

  優化網絡布局和運營管理,提高農資配送效率。利用現代化農資倉儲物流設施,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和終端建設;加強與新型經營主體對接,采取“個性化定制”的精準服務模式,擴大農資直銷比例。

  實施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幫助農戶防蟲減藥。2010年開始,開始實施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目前防治范圍覆蓋5萬多個農戶,面積達12萬余畝;集合大數據分析和專業技術,將水稻用藥次數由10次減少至4次以下,為農戶降本增效。

微信圖片_20180414141255.jpg

農資超市功能齊全

  創辦農村科技超市,專業解決種植技術難題。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邀請廠家技術、營銷代表常駐公司,為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田間指導,推廣新產品,解決種植難題。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廣農業前沿科技。

  流轉土地建成現代農業種植基地,產業化運營,以示范帶動銷售。流轉3000畝耕地,建成示范基地,產業化運營,讓耕地成為示范田,帶動大批種植大戶跟進。

  3、超前謀劃農產品下游服務,讓農戶產后銷售安全放心。

  以糧食服務為載體,利用自身優勢,由種植業向農產品加工業延伸。建立糧食烘干服務中心,解決農戶收貨季節遭遇連續陰雨、糧食容易霉變的隱患。投資新建大米加工設備,創建大米品牌;發展訂單農業,解決農戶的產品銷路。

  通過數年的轉型實踐,以江蘇通聯為代表的農資流通企業打破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增強了公司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由傳統的農資經銷商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的轉型,農資渠道商與農戶的關系更為緊密,服務能力增強,平臺資源更為豐富。

  四天時間內,作為行業媒體代表之一,南方農村報協同調研組,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副巡視員、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秘書長符純華的帶領下,陸續對江蘇蘇農農資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農紛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泰興市惠農農資公司、無錫市農資有限公司、常熟市農資有限公司、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通聯等進行考察走訪,與江蘇省各級供銷社代表、企業負責人就當前市場情況深入交流與探討。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平潭:區農發局牽頭組織開展2018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

平潭:區農發局牽頭組織開展2018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

為了貫徹落實全省2018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視頻會議精神 ,4月12日,由區農發局牽頭,區市場監督局(區食安辦)、區綜合執法局、區經發局..

2018-04-19 15:14:58

 原瑞安鞋都項目將變身農業商貿市場 打造浙南閩北新

原瑞安鞋都項目將變身農業商貿市場 打造浙南閩北新

農業商貿市場效果圖。 優質農產品如何找到好銷路,這是農民、農企最犯愁的事情。目前,瑞安正建設中國供銷“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產業..

2018-04-19 15:06:53

光伏農業大棚前景怎么樣?光伏農業大棚優點介紹

光伏農業大棚前景怎么樣?光伏農業大棚優點介紹

光伏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的產業鏈,其中光伏農業也被迅速推廣,光伏農業大棚前景怎么樣?光伏農業大棚優點介紹,光伏農業大棚也起到了示..

2018-04-19 15:03:17

中糧集團產業扶貧項目落地吉林 助力精準扶貧

中糧集團產業扶貧項目落地吉林 助力精準扶貧

4月18日,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人民政府簽訂《產業扶貧合作框架協議》,計劃采用“公司+..

2018-04-19 14:59:26

走出一條農業大省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出一條農業大省的鄉村振興之路

2017年10月21日,雙峰縣井字鎮生機村雙季稻高產高效示范基地,農民在收割晚稻。(資料照片) 2017年12月5日,益陽市南縣洞庭湖生態..

2018-04-19 14: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