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立業 打造種業“中國芯”
- 來源:中國農科新聞網 2018-05-17 12:03:33
種業,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較晚放開的領域。直至本世紀初,這一領域才逐漸開放。
開放,即意味著競爭。先鋒、孟山都等國際種業巨頭公司一路高歌,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占據了玉米、大豆等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面積的源頭供給。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一度,曾有國人擔憂:中國人的飯碗,還能穩穩地端在自己手里嗎?
立夏已過,田里的莊稼,綠意茁壯。中國農田,播下的是什么種子?如果說誰控制了種子,誰就控制農業。中國農業的“中國芯”,掌握在自己手里嗎?
四十立業
5月5日,農歷二十四節氣立夏,一個被熟稔農事的中國古人描述為“萬物至此皆長大”的日子。
此時,中國廣袤的農耕土地上,各類農作物伴著熾熱的陽光、煦暖的風,張開周身的細胞,歡欣地生長著。
這一天,中國東北黑土地上,吉林省公主嶺市懷德村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偉一早就來到了田間。
“今年玉米又豐收了。”撥著才半人高的玉米苗,王偉信心滿滿地期待20天后,它們抽穗的樣子。
今春,王偉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7500多畝田地。選種時,他準備了兩種國產玉米種。
“四五年前,國外進口的玉米種子因為高產、抗病、果實質量好,在我們這里銷售火爆,但現在國產種子技術上來了,產量也不低,大伙都改用國產種子了。”王偉說。
此時,在海南水稻實驗田里,忙著選種的隆平高科副總裁楊遠柱也一臉的歡喜。
2017年,隆平高科以30億元市值,首次進入了世界種業公司十強,這是中國首家進入世界種業十強的公司。
“從2013年的公司年市值18億,到2015年的20.25億、2016年的22.99億,再到2017年突破了30億元,這都是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的重要指示,不斷地推出了一攬子搭建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利好舉措。”楊遠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種業四十終立業!
1+8〉9
山西屯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云鵬說:“一度大家把跨國種業巨頭比喻成‘航空母艦’,把我們國內種企比喻為‘小舢板’,我們與國外種業巨頭公司的差距,不僅體現在企業規模、科技創新能力上,更體現在科研體制、人才儲備、經營規模上。人家一個公司的研發經費等于我們整個種業公司的年市值。但是光抱怨沒有用,作為企業主,我們得自己找出路、找活路。比如我們公司這5年就從加入的1+8聯合科研共享體中,找到讓企業做大做強的出路和信心。抱團取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獨享走向共享,這也許就是中國種業公司未來的出路。”
春耕時節,山西屯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云鵬正忙著從一個育種試驗點到另一個點,查看農民對公司今年主推的幾個型號種子的反饋情況。他提及的1+8科研共享聯合體,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2012年3月,與除其之外的8家國內玉米種子骨干企業共同組建的“中農華玉種業聯合創新有限公司”。
這個科研共享聯合體建立后,像山西屯玉種業在內的8家聯合體成員單位,每年投入不到400萬元研發經費,就可以就一個玉米新品種,拿到近百個試驗點的數據,這在科研共享聯合體建立前,是一個公司想都不敢想的。
“因為單憑一個公司的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侯云鵬介紹,種業公司拿到一個科研機構組配成功的種子親本,決定是否要將其大規模推向市場,首先要進行試驗點選育試驗,拿到的試驗點數據越多,種子公司對未來市場的預判會越準確。“因為一個品種的表現情況,是基因+環境互作的結果。一個品種適應的環境樣態越多,就代表這個型號的種子,市場受歡迎度會越高。但是建立一個品種的試驗系統,單測試經費就要600萬~700萬元,還有人力的問題,一個公司不可能往那么多試驗點派出測試人員。所以,此前,就一個型號的種子,我們只能拿到幾十點的試驗數據。”侯云鵬說。
“以前就是一個育種研究專家從自己的角度來評判,現在加入8方,分為三個小組,從更多元的角度對一個種子評判,對我國玉米種子的品種推廣,會更精準,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最大不同,不僅是種植方式,還關注通過最大限度地發揮種子各品種的特性,來挖掘土地的最大生產潛力。”國內知名的玉米育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黃長玲介紹說。
“在去年的聯合創新體董事會上,我們九方就未來進一步開展科研共享合作,擴展共享科研的內容,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比如除了現在的生長測試層面,未來擬在聯合育種、材料創制等種子研發的關鍵環節,也開展合作。”如何從“小舢板”到“航空母艦”,作為中農華玉1+8種業聯合創新體的參與方之一,山西屯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云鵬表示出對如何做大做強民族種業企業的信心。
敢啃硬骨頭
“中國改革各方面都進入深水區,桎梏各領域發展的老問題都面臨破題,到了啃硬骨頭的時候,農業領域也如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水稻分子遺傳與育種專家萬建民今年政協全會期間,將破題桎梏中國種業原創科研能力不足的思考,寫成提案,遞交給大會。
“雖然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有增加,但目前用于種業的年研發經費只占農業產業GDP的2.1%,未來是否能夠增加到
20%?”萬建民建議,除了國家要加強對基礎性公益性育種研究的支持力度,尊重基礎性育種研究長期性、系統性的科學研究規律,還建議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對整個國家的種業研發體系進行通盤細化、功能差異化定位的考慮,進而對其進行改革。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線,明確提出要通過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來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種業科技創新,將對我國解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起到重要性支撐作用,對推動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也將起到關鍵性作用。國家層面,如何用政策導向引導做種子基礎性研究的科研人員放緩心態、用工匠精神從事科研工作;如何扶持和激勵企業創設完善自主研發體系,建立適宜中國國情的商業化育種體系,中國種業還有很多硬骨頭需要啃。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任重道遠。 (據《人民政協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連云港市農委舉行農產品生產經營技術人員培訓班
為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生產技術人員專業素質,不斷提升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加強生產單位內..
2018-05-16 12:01:52
-
-
鎮遠縣農業局召開縣委第二巡察組巡察工作動員會
5月14日,縣農業局召開縣委第二巡察組巡察工作動員會,會議由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劍勇主持,縣委第二巡察組全體人員、該局全體干部職工..
2018-05-16 11:59:38
-
-
綠劍護農!濱州確定農資打假工作三方面重點
目前,正值春季生產的關鍵時期,按照部、省兩級農業部門安排部署,5月15日,市農業局和無棣縣農業局聯合舉辦了2018年濱州市無棣縣“放..
2018-05-16 11:58:02
-
-
科技武裝農業 種菜充滿“科技范兒”
在河南省內鄉縣灌漲鎮楊集村,有個中以農業創新示范園。在這里,一座座“以(以色列)式”的塑料大棚拔地而起,一些來自大洋以外的蔬..
2018-05-16 11:49:40
-
-
黃隆明:勤勞致富搞創新 特困戶脫貧成“富翁”
原標題:黃隆明:勤勞致富搞創新特困戶脫貧成“富翁”華龍網5月16日09時01分訊(通訊員李雪杜澤明)傍晚時分,頭發花白、手持煙桿的黃隆..
2018-05-16 09:54:36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礦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輸送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