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農業新聞

生物導彈:高效除治農田病蟲害于無形

    來源:科技日報  2018-06-07 15:00:59

  日前在京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傳遞出明確信息:未來10年,隨著國家對糧食和農產品質量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以及2020年農藥零增長方案的實施,生物防治農田病蟲草害已成為農業科技的研發重點;其中,被稱為“生物導彈”、具有精準控害功能的昆蟲信息素和昆蟲病毒等,更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來自大自然的活性能源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邱德文研究員介紹,農作物有害生物主要有病蟲草鼠四大類,它們正是農業植保學科的重點研究對象。其中,病蟲害是我國主要的農業災害之一,種類多、影響大、危害重、常暴發成災。

  所謂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已經存在的生命活體或活體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如傳統的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如BT毒蛋白等。邱德文進一步解釋,由于化學農藥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沒有相關的酶來降解它,所以形成殘留;而生物防治的活性能源來自自然界,有特定的酶可以降解它,所以無殘留無毒性。

  據行業智庫美國市場研究咨詢機構——透明市場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新數據,2017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值達到33億美元,并將以13.9%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持續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實現95億美元市值。歐美發達國家科研機構,都把生物防治產品作為研發重點,如美國“贏在未來”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生物醫藥、微生物農藥等就是重點領域;歐盟“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歐洲戰略投資基金”等,都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作為重要內容,單獨成為一個模塊給予大量資金支持。而大型農化跨國公司,近年來更以百億、千億美元規模并購生物農藥公司,如陶氏化學與杜邦、先正達與中國化工、拜爾與孟山都等公司的并購,核心內容都是聚焦生物農藥。

  以蟲治蟲的中國智慧

  我國已經制定了“力爭‘十三五’期間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的宏大目標。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天敵昆蟲研究組組長張禮生研究員介紹,我國現有18億畝耕地,加上24億畝林地,一年病蟲害發生70億次,但“我們的綜合防治面積達到80億畝次,超過了發生面積”,這是中國農業進入21世紀之后的“三個千年變局”之一。其中,生物防治面積至少有1.5億畝次,接近10%!斑@跟我國的生物農藥廠家、生物農藥產量占比是相應的”。據介紹,我國現有260多家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約占全國農藥生產企業的10%;生物農藥制劑年產量近13萬噸,也接近農藥總量的10%。

  生物防治現在被公認為是對付農田病蟲害的高科技新趨勢,但它實際上卻是回歸了農業的本源。

  張禮生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生物防治的。據郭沫若先生考證,漢字的“農”由“曲、辰”二字相加,寫出來就是用手在田里抓蟲子,“這是中國最早的生物防治”;《詩經》里有很多以蟲治蟲的案例;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記載了1700多年前,嶺南一帶人們利用黃猄蟻來防治柑橘害蟲的事跡,這是世界公認最早有文獻記錄的生物防治實例。

  現代農業中,除了標志性的化學農藥之外,最為人熟知的還有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赤眼蜂的寄生性防治各種鱗翅目農業害蟲,如玉米螟、黏蟲、條螟、棉鈴蟲、斜紋夜蛾和地老虎等;被稱為“大棚里的微型戰爭”的捕食螨對付葉螨等。

  定點打擊,對人畜和環境無害

  進入新的千年,生物防治新技術突飛猛進,以“生物導彈”最為令人矚目。

  邱德文解釋,“生物導彈”,以其利用生物技術精準制導、對病蟲害定點打擊、且對人畜和環境無害而得名。比如昆蟲信息素,只對同種間個體的昆蟲起作用,對人畜、野生動物、天敵昆蟲等通常無毒性問題;由于其高度專一性,用量少,而且在種群密度低時效果更好,長期使用不產生抗藥性而受到人們信賴。目前昆蟲信息素主要用于蟲情監測調查和防治抑制害蟲,降低蟲口密度。

  昆蟲病毒則具有高度的寄生專一性,多數病毒只限于寄生昆蟲的一個科或一個屬,對非靶標昆蟲和天敵昆蟲安全;對人畜及作物安全,在環境中無殘毒;能在靶標害蟲種群內流行,因其病毒粒子可以再感染田間殘存的個體,造成種群病毒病的流行。邱德文介紹,國際上已從1100多種昆蟲中發現了1600多種昆蟲病毒,其宿主涉及昆蟲11目43科;我國已從7個目35科的196種昆蟲中分離到240余株昆蟲病毒。從1993年第1個昆蟲病毒殺蟲劑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產品注冊登記至今,國內已有十幾個產品獲得認可,用于害蟲生物防治的昆蟲病毒主要有桿狀病毒科的核多角體病毒(NVP)、顆粒體病毒(PXGV)和質型多角體病毒(CVP),主要用于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銀紋夜蛾等防治。

  “以阿泰靈為代表的免疫誘抗劑是另一種類型的‘生物導彈’。”邱德文表示,新發現各類蛋白激發子,通過調節植物的新陳代謝,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統和生長系統,誘導植物產生廣譜性的抗病、抗逆能力。植物免疫蛋白類、氨基寡糖類、殼寡糖類等,已經經過市場的檢驗和驗證;而毒氟磷、阿泰靈、S-誘抗素、海島素等一批具有免疫誘抗活性的自主創制產品的問世,更將植物誘抗劑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自主開發的阿泰靈,被美國公司花高價買斷其海外代理權。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秦皇島草莓鄉村旅游節舉辦

秦皇島草莓鄉村旅游節舉辦

近日,第六屆大地草莓采摘鄉村旅游節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陽鎮郭高莊村舉辦。據了解,郭高莊村已有10余年的大地草莓種植歷史,平均每畝..

2018-06-07 14:21:36

芒種節氣山東多地農民搶收小麥

芒種節氣山東多地農民搶收小麥

6月6日,農民駕駛收割機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收割小麥。當日是芒種節氣,多地農民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搶收小麥,確保夏糧顆..

2018-06-07 14:16:35

“農民通”項目亮相第九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

“農民通”項目亮相第九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

)6月3日至4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管理創新大會在北京長安大飯店隆重召開。龍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獲得“中..

2018-06-07 05:14:36

中國產插秧機龍頭崛起欲改變競爭格局

中國產插秧機龍頭崛起欲改變競爭格局

近日,在江蘇省盱眙縣舊鋪鎮,農機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在整理插秧機上的秧苗。 當前,在拖拉機、收割機等傳統農機產品銷售業績下滑形勢..

2018-06-07 05:08:20

這件事,被習近平總書記視為“根本大計”

這件事,被習近平總書記視為“根本大計”

今天,第47個世界環境日。中國今年確定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對于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一直非常重視。 他很早就認..

2018-06-07 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