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致富

貴州紫云:“三變”改革助灣坪村脫貧致富

    來源:安順日報  2018-04-25 12:17:51
貴州紫云:“三變”改革助灣坪村脫貧致富

2017年以來,紫云自治縣白石巖鄉灣坪村成分利用農村“三變”改革東風,帶領群眾發展大山牛養殖場、秸稈加工廠、“微農場”、青草種植等產業,為群眾脫貧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子。

支部引領抓產業扶貧

白石巖鄉灣坪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12個村民組639,2238人。其中,2017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5戶695人;經過一年的努力,未脫貧人口減少到155戶,452人。

灣坪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支部建在發展生產上,精心選擇和培養了一部分既勤勞又感恩的農村致富帶頭人,挖機本地致富樣本,并采取“1+N”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采取黨支部帶頭,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引導致富能人入股,貧困戶申請扶貧資金參與的"黨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戶"的運行模式,抱團發展。建起了可集中飼養150頭肉牛的規范化集中養殖場“大山養牛場”;建起了2 000噸產能的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回收秸稈加工青貯飼料;用于肉牛養殖和對外銷售;開發了50畝“白石巖微農場”。

灣坪村的產業布局不僅群眾可參與程度高,還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延伸和發展,形成了種草、種玉米加工青貯飼料養牛,牛糞培育蚯蚓、養雞養魚,蚯糞雞糞種植牧草玉米和特色農產品的循環生態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可以增收,每個環節都吸納貧困戶共同發展,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扶持全覆蓋。

利益分配上,合作社按照貧困戶與合作社的交易量及務工情況進行利潤分配,激勵勞動致富。貧困戶通過勞動可以獲得牧草、玉米秸稈銷售收入,參加合作社務工收入,入股分紅共三筆收入,多勞多得。

2017年,灣坪村2200多人口中,大山養牛場、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白石巖微農場提供務工1500多人次,村民們基本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愿望。今年1元,灣坪村61戶61戶貧困戶從村合作社獲得分紅紅利,最多人家分到了3200元,加上務工收入,有的一次性拿到了8000多元。村集體積累達到了4萬元,空殼村實現了零的突破。

循環農業促農增收助脫貧

去年秋季,灣坪村利用省級財政扶持資金和縣級財政扶持匹配的試點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等,在灣坪村建成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青貯飼料加工廠;該加工廠加工房200平方米,倉庫800平方米能儲存青貯飼料2000噸;目前,實現日產能10噸左右,年產能2000噸。

灣坪村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生產的青貯飼料除供應大山養牛場外,剩余對外銷售。目前,青貯飼料處于賣方市場,接到首批訂單即1000噸。

加工廠在運行上,由村委會委托村合作社運營,村委會推選20戶貧困農戶以每戶到戶1萬元扶持資金入股上述項目,參與投資'收益分紅,并到加工廠務工。

利益鏈接上,青貯飼料每年生產時間在4-10月期間,主要原料為玉米秸稈和稻草,以畝普通地產6000斤帶苞玉米秸稈,每斤0.2元收購價格計算,相比單純收玉米可實現每畝地增收600元左右。青貯飼料每年生產時間在4-10月期間,主要原料是玉米秸稈和稻草,以1畝普通產量6000斤帶苞玉米秸稈,每斤0.2元,收購價計算,相比單純收玉米可實現每畝地增收600元左右。如果采取每年兩季密植形式,增收效果更為明顯。

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生產期間,加工廠每天用工20人,可讓務工群眾在家門口至少有半年時間獲得穩定收入,啟用以來,務工人數達300余人次。另外,干秸稈和稻草加工廠也以每斤0.1元價格收購,變廢為寶,幫助群眾增收,杜絕秸稈焚燒。

發展“微農場” 眾籌幫扶助增收

灣坪村通過土地流轉建成50畝地“微農場”紅芯紅薯種植基地。用于幫扶灣坪村最為貧困的陡江組28戶貧困人家。每1分地為一個“微農場”,800元價格認領,通過網絡等方式發起認購。每一分地所產的紅芯紅薯歸認領人所有,每一個認領人牽手幫扶1戶貧困戶。共有80人認領70份。部分認領人家庭還到“白石巖微農場”進行勞動體驗,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紅芯紅薯收獲季,又在網絡發起"購買紫石紅芯紅薯,幫扶深山人家”的倡議,通過微農場主、同事、校友等朋友圈廣為擴散,微農場紅芯薯遠銷北京、上海等20個省市。紅芯紅薯良好品質廣受贊譽,很多人又回頭購買,并要求預定下一年微農場紅芯薯。白石巖微農場的認購活動和網絡購買倡議不僅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宣傳推介了紫云紅芯紅薯,為紅芯子找到和培育了一批高端消費者,還為村內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整個微農場務工近700余人次,實現銷售收入21萬多元,項目對接幫扶的灣坪村隴江組31戶貧困戶,務工收入8萬多元,人均均600元村集體收入4萬余元。

養好“大山牛”脫貧不用愁

2017年,灣坪村投入已投入資金138.5元,其中省市畜牧發展資金50萬元,縣“三變”改革發展資金60萬元,自籌8.5萬元,其他相關單位支持水池、值班室修建,場地硬化等資金2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中圈舍880平方米,飼料青貯池500立方米,消毒室、防疫室、辦公室等配套實施健全,幫扶貧困戶60戶,首期入股建黨立卡貧困戶30戶,每戶用“三變”改革發展資金量化2萬元入股。

大山養牛場日常所需飼草由人社貧困戶提供,解決貧困群眾生活來源,使周期長的養牛項目變成了貧困群眾即時可以獲利的幫扶平臺,短長結合,讓貧困戶找到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貧困戶可以獲得牧草、玉米銷售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并根據勞動貢獻分配利潤。灣坪村大山養牛場已帶動了20戶以上規模養殖戶,帶動牧草種植1000余畝。部分貧困戶已實現増收10000元左右。另聘請一位貧困村民作為飼養員1名,月工資2000元,通過激勵群眾勞動的方式增收脫貧致富。對省市財政資金投入建成的基礎設施,由村集體占股,所獲收益,用于村內公益事業,解決了空殼村問題,也照顧到了非貧困群眾利益,解決了村集體收益,保障村里有錢辦事。

而今,灣坪村2200多人口中,大山養牛場、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白石巖微農場提供務工1200多人次,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愿望,村民們說:產業扶貧讓他們找到了“鐵飯碗”。( 姚福進)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承德市規范市場秩序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承德市規范市場秩序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承德市農業部門在加強農資儲備的同時,強化市場監控,積極開展監督檢查和農資市場打假專項整治,全力保證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圖為..

2018-04-25 12:09:39

一季度一產增加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續雙增

一季度一產增加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續雙增

制圖:沈亦伶23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增加值達8904億元,同比增長3.2..

2018-04-25 09:38:22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審計局跟蹤監督農業高效節水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審計局跟蹤監督農業高效節水項目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審計局關口前移,按照“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重視資料的審核和一線核實,從2..

2018-04-24 20:08:19

看蒙草如何用生態大數據指導農業發展

看蒙草如何用生態大數據指導農業發展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是之必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一大產業——農業,如何在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8-04-24 19:43:42

謀劃鄉村振興 盱眙成立三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謀劃鄉村振興 盱眙成立三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4月24日上午,盱眙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暨農業春季生產現場會在舊鋪鎮舉行。盱眙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為淼,副縣長鄭海梁等縣領導和縣直..

2018-04-24 19: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