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單位項目評審仍有拼關系靠人情現象
-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青年網 2018-05-07 19:39:05
科研項目評審公正與否,直接關系科研生態的健康
“七八年前,拿著茶葉等禮品到我辦公室來拜訪的人還不少,這些年沒有了。去年,我評了幾十個項目,只接到兩個‘打招唿’的電話。今年,一個電話也沒接到。”常年擔任各類科研項目評審的張峰(化名)對評審風氣變化的感受頗深。
科研項目評審是科研鏈條的關鍵一環,其公正與否直接關系科研生態的健康和科技事業的發展。
國家對此非常重視。有關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進行治理和完善。“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建立了統一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咨詢、評審和驗收專家庫,擴大戰略專家和一線專家參與的比例;建立專家庫隨機抽取制度、定期輪換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專家信譽制度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專家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機制;進一步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獨立的評估制度。
“出臺這些措施,就是要避免出現‘人情’評審和專家‘小圈子’對科研評審活動的直接干預。”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許多省市科技部門也紛紛響應,出臺了相關舉措降低人為因素。比如,為進一步加強對科技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江蘇揚州市科技局建立了市級科技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全市科技計劃全部網上申報、網上評審、結果公示,并公布舉報監督電話(信箱),接受社會全程監督,一旦發現作假兩年內不得申報。
重拳之下,效果也逐漸顯現。
張峰表示,目前評審制度越來越完善,環節更加科學合理。現在評委們在評審前都會簽承諾書,明確規定“評審情況不能公布、打分情況不能泄露、晚上最好別出酒店”等內容,而早些年一般都只是口頭讓“大家記得遵守紀律”。
讓張峰感覺變化比較大的還有,評委們被通知來參加評審的時間周期大大縮短了。“以前多是提前半個月通知,現在大部分只提前3天通知。這就總體縮短了被人‘打招唿’的時間。我常常到了評審現場,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個組、拿到哪些課題。而且所有課題團隊的名字都是隱掉的。”
為規避“人情”因素,在評審專家的篩選方式上也做了改變。“管理部門在專家庫里篩選專家,然后分配課題。”張峰說,“比如,我拿到15份課題,其他4位評委也拿到15份課題,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另外4位評委是誰。整個專家和課題分配的過程都是隨機排列組合。”
“人情”等非學術類因素在項目評審中仍有干擾
盡管評審風氣不斷好轉,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仍有“拼關系”“靠人情”現象存在。
業內人士認為,“人情”因素之所以難以杜絕,究其根源,主要還是科研工作本身是非常復雜的社會活動,項目評審涉及的又是“人對人”的評價,因此難以排除主觀因素上的“鉆空子”。
在地方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黃強(化名)告訴記者,因為自己近幾年的科研成果在全國得到了認可和推廣,小有名氣,所以盡管沒有擔任過國家級項目評審,但每年仍會接到一些“打招唿”“拉關系”的電話、短信。“他們都以為我是評委,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一位知名院士也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自己多次受邀成為“千人”“杰青”和“長江”等學術稱號的評委,每次評選前都會接到說情的電話、短信。有的來自被評者本人,有的則來自被評者的導師或者所在高校的系主任甚至校長。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也有一些政協委員反映,現在依然存在著誰的導師名氣大、運作能力強,誰就能拿到人才“帽子”的現象。
個別海歸學者也反映,回國后,不得不花一些時間用于拉關系、搞公關。
“人情”等非學術類因素的干擾,影響了項目評審工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阻礙了正常的人才培養進程和科技創新活動,影響了科技、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張峰說:“這對年輕的科研人員影響不小,比如有可能會削弱他們對科研評價體系的信心,產生‘不行下次我也找人’的心理,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項目評審的相關規定在執行上應進一步完善
受訪專家表示,在科研項目評審的行為準則方面,我國已有許多規定,現在主要在執行上存在一些缺陷。
西部某高校教授錢家偉(化名)說:“比如專家的選擇,國內目前主要由各大學和科研單位推薦專家組成專家庫。在評審中,一些專家評委要維護所在單位的利益,互相幫忙現象也就不足為奇。或者專家評委由一些單位的領導擔任,可能出現過度‘舉賢不避親’的情況。”
錢家偉認為,要改變由于長期擔任專家而形成的“合作”局面,專家庫的選擇方法首先應該全面改革。
“項目申報可以采取匿名評審方式,評審專家與項目采取計算機隨機匹配模式,避免管理人員泄露信息。還有,評獎采取匿名評審,不用參評人員到現場答辯,現場只需評審匿名的材料。對于申請項目或評獎的研究基礎,只看發表論文(匿名)和授權轉讓發明專利等硬指標成果,不能把過去申請到的項目數量作為參與評選的研究基礎。”錢家偉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齊建國認為,應建立和加強糾錯、懲罰機制。“比如,管理部門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掌握信息,知道哪個專家評什么項目,對這樣的崗位人員該如何有效約束?一旦發生評審不公,怎么進行糾錯和懲罰?這些機制應該建立健全。”
齊建國建議,還可以建立一套定量分析的事后評估體系。“一些課題是否落到了確實有實力的科研機構和人才手中,并且做出了成績?對此可以進行事后評估。如果80%沒有達到目標,就說明選錯了,也說明現有的這個評價模式得改。”
專家們還表示自律很重要。法律不可能管到每個細節。自律始終是社會能夠穩定發展、道德體系能夠存在的基礎。
齊建國說,“大多數學者都有公允心。我們都是從年輕時候一路走過來,深知做科研不容易。人家費了這么大勁,你不公正評審,把本來能評上的拿下,你良心何在?這是對科學良知的背離。”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河北肥鄉:現代農業鋪就鄉村致富路
▲5月6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三江農業產業園的工人在查看無土栽培蔬菜長勢。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在實施產業富民過程中,積極調..
2018-05-07 13:37:19
-
-
青島海水稻:讓“農業荒漠”變良田
去年9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試驗基地內的海水稻迎來收獲。 受訪者供圖 走進青島院士港 五一小長假后,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2018-05-07 13:36:45
-
-
西藏春耕:“農機”轟鳴上高原
圖為桑珠孜區甲措雄鄉春耕現場在年楚江畔、在雅江沿岸,處處嫩草泛綠、新芽吐枝,西藏雪域兒女迎來了撒播希望的時節。又是一年春耕時,..
2018-05-07 08:38:31
-
-
【觀點】小米1000億估值高不高,不看聯想看蘋果
小米以1000億美金估值將在香港上市,有望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項目。但業內外似乎更關心該估值的科學程度,畢竟做為公眾普遍認..
2018-05-04 15:14:20
-
-
江蘇省盱眙市市場監管局管鎮分局對轄區農資經營店進
近日,江蘇省盱眙市市場監管局管鎮分局對轄區農資經營店進行專項檢查,以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轄區農民春耕生產用上放心農資..
2018-05-04 13:47:50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天津西堤頭鎮涂料廠整改不驗收卻等來限期搬遷通知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政協委員張建華實名揭露鳳臺法官劉福彥 徇私舞弊
河南鞏義:G310鞏義段改建工程驚現低分高價中標 到底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礦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輸送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