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綜合

現代農業發展的全新型模式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2018-06-06 04:35:54

  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設施農業涵蓋設施種植、設施養殖和設施食用菌等。

  2012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占世界總面積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烴溫室大棚膜覆蓋。我國設施農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利用太陽能的工程,絕對數量優勢使我國設施農業進入量變質變轉化期,技術水平越來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設施栽培是露天種植產量的3.5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世界人均面積40%,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多地少制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最有效技術工程。

  設施農業是涵蓋建筑、材料、機械、自動控制、品種、園藝技術、栽培技術和管理等學科的系統工程,其發達程度是體現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設施農業包含設施栽培、飼養,各類型玻璃溫室,塑料大棚,連棟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蓋,還包括所有進行農業生產的保護設施。設施栽培可充分發揮作物的增產潛力,增加產量,由于有保護設施,防止了許多病蟲害的侵襲,在生產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農藥或很少使用農藥,從而改善商品品質,并能使作物反季節生長,在有限的空間中生產出高品質的作物。

  設施農業從種類上分,主要包括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兩大部分。設施養殖主要有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兩大類。設施農業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甚至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氣等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進行有效生產。它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產量和高效益等特點,是最具活力的現代新農業。

  田園綜合體: 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

  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當前鄉村發展代表創新突破的思維模式。

  田園綜合體實現了田園的三次變現,第一次變現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實現田園農產品變現;第二次變現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創意之力實現田園文化產品和田園旅游產品變現,這一次變現不僅賺了錢,還形成了一個田園社群;第三次變現則是依托田園社群建立起來的延伸產業變現。

  田園綜合體的出發點是主張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城市元素與鄉村結合、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城鄉發展,促進產業加速變革、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重塑中國鄉村的美麗田園、美麗小鎮。一方面強調跟原住民的合作,堅持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農民合作社利用其與農民天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不僅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過程,還能享受現代農業產業效益、資產收益的增長等。另一方面強調城鄉互動,秉持開放、共建思維,著力解決“原來的人”、“新來的人”、“偶爾會來的人”等幾類人群的需求。

  近年來國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熱情正盛,而田園綜合體作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游升級的高端發展模式,更多體現的是“農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是將農業鏈條做深、做透,未來還會將發展進一步拓寬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維度。

  田園綜合體,以鄉村復興為最高目標,讓城市與鄉村各自都能發揮其獨特稟賦,實現和諧發展。它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多產業多功能有機結合的空間實體,其核心價值是滿足人回歸鄉土的需求,讓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質流真正做到反哺鄉村,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共享農業: 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2016年共享單車的興起將中國的“共享經濟”推上了一個新高度,目前國內共享經濟市場包括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房屋、共享餐飲、共享金融、共享充電寶等各種領域,并在不斷擴展。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曾經一度號稱“用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電商的興起,為農業的共享提供龐大平臺基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融合,為中國農業提供了精準化的信息支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農業進入自動化無人監管的新時代。

  共享農業,是貫穿于整個農業產業鏈全過程,將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引擎。將分散零碎的消費需求信息集聚起來,形成規模,實現與供給方精準匹配對接,是發展共享農業的關鍵。要在硬件建設上抓好互聯網在鄉村的普及覆蓋,尤其要做好農民手機終端的開發使用。

  共享經濟進入農業領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間環節,另一方面還要真正做到“共享”,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真正起到幫助作用。“共享經濟”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財產、資源或者信息,與用戶達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資源的利用率。當前,共享農業已經向共享土地、共享農機、共享農莊等具體的形態上發展。

  農業推廣相關政策的出臺,也讓一批手持農業科技真本事的人和單位成為了共享農業模式的受益者。2017中央一號文件中有一條關于強化農業推廣的意見,其中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如果單獨看,這也許只是常規的一項內容而已,但如果以共享經濟的角度思考,這里面也蘊含著改變傳統農資格局的“大陽謀”。

  農業+新零售:碰撞出酷趣新模式

  新零售是零售業的升級,新農業是農業的升級,當新零售和新農業交叉碰撞的時候,更有趣、更酷的商業/農業模式就會出現,比如把農田和養牛場搬進超市。比如餐桌上的清蒸魚一小時前就養在你座椅背后的立體魚塘。

  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不斷發展。2016年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線上線下結合的O2O零售模式似乎成了大勢所趨,農業新零售或許能夠帶來在新消費刺激下的進化的新物種。

  新零售就是對人、貨、場三者重新架構,完全可以做到以銷定產,這樣種植生產就能有的放矢。對于一些收獲期較短的產品,可以采用預售的方式,減少產品上市后的流通環節。通過最近幾年電商銷售的大數據積累,對于特定地區,特定產品的市場消費規模,已經有了基本的數據模型。這樣對農產品銷售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流通環節,提供了有的放矢的數據支撐。農業跟新零售的結合,肯定能誕生下一個現象級的品牌。

  新零售的核心是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消費體驗,而之前零售的主要目的是把商品賣出去。這種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思路體現在多方面:多種線下場景的融合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線下體驗;線上線下數據的融通為智能商業分析提供了豐富的數據;無人零售、無需排隊的智能支付讓消費更加便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讓商品的供應鏈及配送更加高效。

  新零售在不少情況下針對的是中高收入人群,這個人群對生鮮食材和食品方面的要求更高,在健康安全的基礎之上更看重品質。這也就從銷售端帶動了農業的升級,品質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市場會更大。另一方面,新零售在零售端的高效也縮短了從田頭到餐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

  新零售不但提高了生鮮農產品配送速度,而且借助大數據在最準確的時間把最好狀態的生鮮農產品提供給最合適的消費者。同時,新零售反過來通過訂單農業等手段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麥田里的守望者 “智慧農業”顯高效

麥田里的守望者 “智慧農業”顯高效

圖6月2日,技術人員介紹物聯網大數據監測系統。 圖6月2日,技術人員查看田間監測管理系統。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元瑞農業科技公司..

2018-06-05 11:47:04

大名縣城管上演暴力執法恐嚇民工

大名縣城管上演暴力執法恐嚇民工

近日,本刊接到群眾舉報,2018年5月29日上午10時,在大名縣南環路,五得利面粉第七廠對面一處建筑工地,來了一伙自稱是大名縣城市管理和..

2018-06-05 11:36:53

安徽麥收“會戰”確保顆粒歸倉

安徽麥收“會戰”確保顆粒歸倉

6月3日,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楚店鎮宋徐村,渦陽縣“小麥提質增效綠色生產萬畝示范片”麥浪滾滾,遍地金黃,一派豐收景象。 眼下正..

2018-06-05 11:30:14

“互聯網+”菜市場 采購流程更透明

“互聯網+”菜市場 采購流程更透明

原標題:“互聯網+”菜市場采購流程更透明 近日,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智慧便民市場正式營業。這是一家依托“互聯網+”技術運營的智能..

2018-06-05 11:23:19

四川塔山鎮“小藤椒”農戶畝均收入5000元

四川塔山鎮“小藤椒”農戶畝均收入5000元

5月30日,四川省三臺縣塔山鎮宏獅村一名婦女在采摘新鮮小藤椒供應火鍋店。 今年,塔山鎮流轉山坡棄耕地,帶動農民種植藤椒3500余畝,..

2018-06-05 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