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致富

他們用一株草,敲開了塞北致富門

    來源:科技日報  2018-05-30 11:04:48
原標題:他們用一株草,敲開了塞北致富門

  紫蘇,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葉、梗、果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做湯。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紫蘇葉是不可或缺的食材。

  包迎春(左一)指導工作人員進行紫蘇葉包裝 路霞攝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設施農業大棚里,一種當地少見的植物到了采摘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客商前來觀賞、洽談。

  “紫蘇這種植物能在我們這里火起來,真讓人想不到。以前我們當地就沒有這種東西,現在我們在這里打工,每天采摘十公斤紫蘇葉子,一個月就能收入3000多元,這多虧了內蒙古科技特派員包迎春。”賽罕區農民焦明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海歸科特派,開創新產業

  紫蘇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史,但由于地理和歷史原因,紫蘇在內蒙古卻十分罕見,更沒有被當做產業發展起來。

  2015年,從日本回到家鄉的包迎春與丈夫包萬柱共同創立了內蒙古萬春鑫專業種殖合作社,從而拉開了呼和浩特紫蘇產業發展的帷幕。僅僅三年,紫蘇產業就在呼和浩特發展壯大,這與夫妻二人多年的海外工作經歷密不可分。

  十年前,包迎春在日本供職的單位是當地的農業生產銷售部門,其先進的管理制度和農業生產技術給她觸動很大。“那里的農業很發達,大到生產銷售,小到細枝末節,科技無處不在,特別是在紫蘇的種植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包迎春說。

  我國提出創新驅動戰略以后的那幾年,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他們最終下定決心回國發展,從事紫蘇的種植銷售。包萬柱說:“內蒙古沒有這個植物,但是目前這種作物在國際上需求量很大,對我們當地來說又是一種全新的亦菜亦藥的作物,市場前景很不錯。”

  在家鄉成立合作社后,包迎春憑借著在國外對紫蘇的了解和回國后的刻苦鉆研,很快在種植技術上有了建樹,并被聘為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員。

  “我們根據內蒙古環境污染小、溫差大的實際,因地制宜創新了輪作方法,采用了每25棚輪作種植的方式,即每個大棚一年種植4個多月后,土地修養一季后再繼續種植,事實證明,這樣的方法既保證了土壤的養分,種出的紫蘇品質也達到了很高的標準。”包迎春介紹說。

  土辦法新用法,破解生產瓶頸問題

  近幾年來,呼和浩特市的設施農業在科技特派員制度、現代農牧業產業化制度的推動下有了長足發展。包迎春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將合作社基地選址在賽罕區七圪臺村。“當地的地理條件、政策環境更有利于這個產業的發展。有了基礎的保障之后,將一個新興產業盤活做大,種植技術最為關鍵。”包迎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包迎春選定的是最受市場青睞的白紫蘇品種,為了在種植技術上一步到位,她專門從日本聘請紫蘇種植專家組成團隊來呼和浩特進行現場指導。但是在紫蘇產業較為發達的日本,這種作物是一年兩茬,可采摘6個月,而七圪臺村當地的土壤呈鹽堿性,營養跟不上,實現5個月的采摘期都十分困難。

  面對新興產業面臨的阻梗,包迎春會同日本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使用噴灌改良土質的同時,改變茬口時間,縮短種植周期。“由于紫蘇的適應性強,在我們的技術推動下,白紫蘇生長不到一個月后就可以采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種植成本,也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包迎春說。

  紫蘇長勢好不好,除了地理條件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技術就是控花。包迎春介紹:“紫蘇在長出三到四片真葉時,就開始花芽分化,一旦光線控制不好,紫蘇生長一個月后就開花,也就失去了它的商品性。”

  追求高產量和高質量,就需要抑制花芽分化。為此,包迎春研究團隊創新種植方法,在大棚里安裝了日光燈,根據季節的不同需求,在夜間進行人為補光,延長光照至16小時以上,就能很好地抑制花芽分化,增加葉數和產量,從而延長采收時間。這種土辦法的新用法,徹底解決了紫蘇生長的瓶頸問題。

  準確定位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

  “一種新的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在解決了技術問題后,市場就會成為關鍵,根據自身條件和產品特性,將市場定位在哪一個層次,將直接關系到產業成敗。”包萬柱帶記者參觀包裝車間時說。

  根據產品自身的品質和對紫蘇在國外市場的了解,包萬柱認為,將合作社的紫蘇成品對準海外市場,將對產業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靠自己在日本工作期間積累的人脈和市場信息,夫妻二人很快在銷售方面與日本簽訂了訂單農業合同,每周發送鮮葉200萬張,最低不得少于50萬張。

  “在5月中旬后到11月份前這段時間,氣溫適宜紫蘇快速生長,以我們基地目前的種植規模,每周最多只能發送2批100萬張鮮葉,每次500公斤左右,每月出口五噸,產值在25—28萬元人民幣,遠不能滿足定單的需求。”包萬柱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萬春鑫合作社目前有54個大棚,海外市場仍供不應求。對此,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協調賽罕區政府快速進行土地流轉整合,計劃在今年成倍擴大合作社種植規模,并制定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吸引當地農民入社參與種植。

  此外,合作社還在基地陸續建設了完善的紫蘇出口加工產業鏈。采訪時記者在合作社加工車間內看到,人工采摘的紫蘇葉在這里經過清洗、精選、包裝等多道工序處理后,按照不同品級進行精細化捆扎分類,等待著售出國門,目前車間日加工紫蘇葉300多公斤。車間工人王俊清特別向記者強調:“由于海外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很高,我們的成品紫蘇葉包裝都是在無菌環境下進行的。”

  談到今后的發展,包迎春告訴記者:“紫蘇除了做茶之外,還可以做酒、做飼料,為了延伸紫蘇種植的產業鏈,提高其產品附加值,我們現在正在尋找相關的合作企業。今年,公司準備將紫蘇茶的生產企業引入到基地,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擴大紫蘇種植規模,發展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這一特色產業中來。”

  今年,萬春鑫專業種植合作社正式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擁有自主紫蘇種植基地、并獲批進出口資質的特種蔬菜種植加工企業,包迎春團隊開創了紫蘇產業在內蒙古落地發展的先河。

  目前,合作社種植基地的二期和三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規劃建成后,將帶動設施農業種植面積約500畝,帶動周邊農戶近1200戶,直接安排農業就業人口300余人,當地農民都高興地說:“這個新型產業,將帶領大家敲開致富之門。”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休閑農業結出“致富果”

休閑農業結出“致富果”

原標題:休閑農業結出“致富果”初夏時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鄉村觀光休閑農業基地里,紅桃、西瓜等水果采摘游活動迎來八方來客體驗采..

2018-05-30 11:02:07

眾安科技區塊鏈項目“步步雞”如何打破農業堡壘實現

眾安科技區塊鏈項目“步步雞”如何打破農業堡壘實現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一步一步帶著科技腳環的散養雞。”“伴隨著步步雞項目在西南地區的首次落地,這也是做好東西部產業扶貧的項..

2018-05-30 05:20:15

懷化通道農資送到了家門口

懷化通道農資送到了家門口

“現在農資下鄉到了家門口,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省時省力。再也用不著到農資部門跑了”。5月26日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萬佛山鎮官團村三..

2018-05-30 05:17:05

濟南章丘區農業開發項目公示

濟南章丘區農業開發項目公示

根據濟南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申報備案2018年度第二批農業綜合開發市級項目的通知》(濟農綜字【2018】29號)文件要求,章丘區農..

2018-05-30 05:14:16

9大行動,25個重點項目,寧波鄉村再起飛!

9大行動,25個重點項目,寧波鄉村再起飛!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市委農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才平發布《寧波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

2018-05-30 05: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