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行動,25個重點項目,寧波鄉村再起飛!
- 來源:澎湃新聞 2018-05-30 05:13:31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市委農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才平發布《寧波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有關情況。鄉村振興,寧波有哪些重大舉措?一起來了解!
《行動計劃》“三步走”戰略安排
到2020年,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綠色都市農業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美麗鄉村、基層治理和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廣大農村與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2035年鄉村振興目標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振興目標高水平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行動計劃》“五個一”特色亮點
①突出一個主題,就是鄉村振興。
②圍繞一條主線,就是城鄉融合發展。
③緊盯一個目標,就是農業農村現代化。
④抓住一個核心,就是富民強村。
⑤強化一個動力,就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創新。
重大舉措
推進9大行動
①城鄉深度融合發展行動;
②綠色都市農業強市建設行動;
③高水平美麗鄉村創建行動;
④富民強村行動;
⑤鄉風文明塑造行動;
⑥社會治理創新行動;
⑦農村綜合改革行動;
⑧人才科技支撐行動;
⑨農村黨建引領行動。
實施25項重點項目
1、城郊美麗鄉村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建設
在中心城區周邊的城鄉結合部,以產業為基、人文為魂、宜居為根、美景為形、品牌為特、創新為核,規劃建設綜合性、多功能“城郊十園”,打造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創建、政策體制創新試驗、產業融合創新實踐的鄉村振興示范引領區,總規劃面積約50平方公里(核心區約20平方公里),形成“十園區、百基地、千景觀、萬主體”的總體格局。
2、特色小鎮建設
根據地區產業特色、區位條件、土地資源、開發能力、生態人文資源等因素,重點布局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小鎮。創建省、市兩級生態休閑旅游類、歷史經典文化類等農旅文結合特色小鎮10個,三年完成總投資150億元以上。
3、四明山區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工程
實施四明山區域生態發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著重抓好生態保護、產業轉型提質增效、村落改造治理、文旅項目落地、交通設施優化再造等重點工作,全力打造生態修復全覆蓋和區域旅游三大門戶區、生態民宿集聚區、文化產業樣板區,預計投資12億元。
4、現代農業“152211”工程
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扶持政策,全面建成15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0個特色農業強鎮,20條年銷售5億元以上的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100個多彩農業美麗田園示范基地和100個現代農業莊園,完成總投資50億元。
5、“藍色漁倉”建設工程
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藍色港灣”建設,縱深推進漁場修復振興,開展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提升漁港漁區建設水平。整治修復生態岸線110公里,建成海水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點100個,增殖放流18.5億尾(粒)。
6、種業強市建設
落實種業扶持政策,安排現代種業發展專項資金,做大做強甬優水稻、蔬菜瓜果、優質畜禽、海水魚蝦貝等優勢種業產業,育成6個甬優系列水稻品種、6個砧木和瓜菜品種、3個水產新品種、5個林業新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6個,省主導品種8個,種業產值達到55億元以上。
7、民宿經濟培育發展
優化民宿經濟產業布局,發展民宿新業態,培育民宿發展新型主體,探索新型經營模式,塑造特色品牌,建成民宿集聚區30 個、產業融合示范區30個、民宿典范項目60個,實現民宿經濟總量三年翻一番。
8、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基礎設施、制度體系,建立“四分四定”分類和“戶分、村就地處理、鎮運、縣集中處理”處理新模式,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覆蓋面達到80%以上,分類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9、景區村莊創建
實施“千村景區化”工程,圍繞“十二個有”夯實鄉村旅游基礎,開展村莊設計,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村莊。培育A級景區村莊700個以上,其中3A級景區村莊100個以上。
10、低收入農戶全面小康計劃
逐步提升低保標準,開展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與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推動企業單位為低收入農戶提供福利就業,探索政府、金融、保險、公益和社會聯合統保精準幫扶模式,完善社會救助、志愿者服務、公共服務、養老服務、法律服務等低收入農戶社會服務,確保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三年內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提高8個百分點。
11、“16+3” 區域幫扶工程
繼續實施區域幫扶工程,創新幫扶模式,拓寬幫扶內容,注重幫扶實效。發揮財政資金作用,全面扶持區域內村莊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民生事業及產業發展項目。完善區域對口協作幫扶,對每個受幫扶鎮鄉每年資金支持不少于100萬元。
12、農村文明示范線創建
全面實施農村文明示范線發展規劃編制、文明行為促進、基層文化惠民、志愿服務推進、生態環境提質、產業發展增效等六大行動,建成30條以上農村文明示范線。
13、農村文化禮堂建設
完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推進、管理運行、內容供給、文化培育、隊伍建設、激勵保障等六大長效機制,推動“建管用育”一體化。每年新增農村文化禮堂300家以上,力爭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14、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
深入實施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程,重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古建筑修復、村內古道修復、基本公共設施建設、外圍傳統生活場所場景保護等工作,省級以上傳統村落、市級以上歷史文化名村得到基本保護,全面完成44個省級以上傳統村落、72個市級以上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發展規劃。
15、全面推行“村民說事”制度
打造升級版,在2018年底前,全市各行政村實現“村民說事”工作全覆蓋。到2020年,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推動鎮鄉(街道)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分類實施細則,將“村民說事”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納入對縣、鄉、村等各級組織和鎮村干部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
16、全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
全面總結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工作經驗,打造升級版,明確牽頭實施部門,發揮鎮鄉龍頭作用,完善制度體系,在全市推廣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編制村級事務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各行政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全覆蓋。
17、“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
健全市、縣、鎮三級農合聯組織體系,完善農聯合組織運行制度框架,每年創建區縣(市)專業化功能平臺3個以上,實現鎮鄉(街道)農合聯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全覆蓋,其中示范性比例達到50%,建成區域性、專業化和混合型農合聯40家。
18、林權制度改革
構建現代林業產權制度,通過流轉、租賃、贖買、入股等方式激活“生態型”林權經營機制,通過建立政府與市場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激活“民生型”林權經營機制,通過適度引導工商資本進入激活“產業型”林權經營機制,提高鄉村集體森林生態產出,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在奉化區、慈溪市等地開展試點工作,并適時在全市推廣。
19、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
推進洪水蓄分工程、洪澇分治工程、平原排澇河道、分級保護工程和小流域防洪工程建設,實施21個重大防洪治澇項目,完成投資約330億元,全面實現三江千支流堤防防洪封閉,中心城區防洪能力達到100年一遇,有防洪任務的縣城達到50年一遇,重要集鎮達到20年一遇,農村重要區域排澇能力達到10年一遇以上。
20、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建設
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安全、綠道工程,打造一批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省級示范區縣(市)、市級示范鎮鄉(街道),在“十三五”期間創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2356公里,其中公路走廊2265公里,航道走廊91公里,美麗經濟精品示范走廊646公里,沿線可綠化路段綠化率達到100%,植被恢復率達到100%。
21、農地綜合整治工程
以提高耕地質量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主要任務,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市對區縣(市)實行不高于每畝300元的補助,并納入對各級政府年度考核,再建成高標準農田35萬畝以上,完成“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1.5萬畝以上。
2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
制定專項政策,落實扶持資金,加快培育一批農產品深精加工領軍企業,構建形成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培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00家、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50家、示范性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100家、示范性家庭農場250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70%以上。
23、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和“新農人”開發工程
大力實施“泛3315計劃”,加快引進現代農業發展緊缺急需的高端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加強“青創客”“農創客”培育開發,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15個以上,培育“新農人”3000 人。
24、農村“領頭雁”工程
積極推動“能人回引”,重點在農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新鄉賢、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復員退伍軍人等群體黨員中優選村黨組織書記,所有村黨組織書記每年培訓不少于56個學時,每個村至少有1名40歲以下主職干部后備人選。
定期開展“金雁獎”評選。提高村干部待遇,按照不低于所在區縣(市)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標準落實村主職干部基本報酬。
25、涉農財政資金統籌整合改革
堅持“大整合”“分步走”“抓重點”,對市、縣兩級涉農項目進行分層推進,按項目性質分類實施。
☞2018年,啟動市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實現部分涉農資金整合使用,完成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建設。
☞2019年,全面實施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在統籌整合市級資金基礎上,將部分中央涉農轉移支付資金納入統籌整合范圍。
☞2020年,初步構建形成權責匹配、橫向協調、市縣聯動、效益領先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
落實4大保障舉措
①組織領導保障,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尤其要構建各級黨政“一把手”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
②推進機制保障,建設鄉村振興標準體系,完善鄉村振興有關統計體系,安排若干區域開展鄉村振興示范。
③政策和投入保障,健全鄉村振興財政支出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加快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金多元投入的格局。
④人才保障,把“一懂兩愛”作為基本要求,對“三農”干部優先配備,打造新時代“三農”鐵軍。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國務院:加大困難地區教育投入 加快推進奶業振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教育投入,推進多渠道增加托幼和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采取措..
2018-05-30 05:03:47
-
-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農致富
江西省橫峰縣姚家鄉泉湖塘百畝白枇杷成熟豐產,果農正在忙碌采摘。近年來,橫峰縣依托生態優勢,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培育家庭..
2018-05-29 14:06:14
-
-
我國糧食產業正向質量提高轉變
原標題:我國糧食產業正向質量提高轉變植保人員在河北省泊頭市交河鎮陳北村操作無人機給小麥噴灑農藥。當前,我國糧食產業發展面臨不少..
2018-05-29 11:18:34
-
-
徐能海出席全省農資打假專家培訓班
5月16日至19日,全省農資打假專家培訓班在孝感舉辦。省農業廳一級巡視員徐能海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 培訓班上,農業農村部產業政策與..
2018-05-29 05:33:20
-
-
為什么要辦農技師證?有什么用?農資經銷商注意了!
農技師資格證是職業技能的憑證;是針對擁有農業相關職業技能的經銷商和勞動人員的證;是從事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經營所必備的證。 ..
2018-05-29 05:32:43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礦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輸送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