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窮農業縣到百強縣第一名,這個城市經歷了什么?
- 來源:荔枝網 2018-06-11 03:59:56
在江蘇有一個城市,提起它,我們會想到很多標簽:昆曲之鄉、臺資高地、百強縣之首……沒錯,它就是昆山。然而誰又會想到,四十年前的昆山,還是蘇州最窮的農業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嘹亮號角,昆山人憑借“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迎難而上、革故鼎新,走出了一條敢闖敢干的“昆山之路”,創造了全國對外開放的奇跡。而這一切的發端,正是1985年創辦的全國首個自費開發區——昆山開發區。
1985年,江蘇第一家外資企業蘇旺你有限公司落戶昆山開發區,當時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還是保暖手套。而如今同樣在昆山開發區,友達光電的車間里已經可以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液晶顯示屏。從最初只有幾家鄉辦企業,到如今一萬多家企業落戶,歷經三十多年發展,昆山開發區已成為全國企業最密集、單位面積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地區之一。
115平方公里,2300多家外資企業,657億美元進出口額,5184億元工業產值——這是昆山開發區去年交出的成績單;而將時間的指針撥轉回1985年,這幾個數字變成了3.75,1,0.0218,0.6。那時的昆山,還是蘇州排名最末的“小六子”,眼看著兄弟縣市發展鄉鎮工業過上了好日子,昆山人感受到“壓力山大”。
今年七十多歲的宣炳龍,是昆山開發區的創辦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全國第一個自費開發區,就是在昆山城東一塊農田上,“偷偷”建設起來的。“我們窮,我們不發達,那么昆山要發展怎么辦?要學特區,搞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當時我們也不敢叫開發區,就作為昆山的一個工業小區,就這樣開始。”宣炳龍說。
沒有政策支持,沒有經費撥款,甚至沒有“準生證”,但昆山人“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當、敢為”,硬生生從這里開始,闖出了一條享譽全國的“昆山之路”。沒錢怎么辦?昆山開發區選擇“富規劃,窮開發”——遠景要有,走一段再弄一段;政策不足,服務來補。“我們第一個外資項目,往南京跑了102次審批!但是我們沒有讓外商企業覺得那么煩,102次我們來跑,全部弄好以后交給你一個批準證書。”回憶起當年的事兒,宣炳龍有些激動。
“5+2”、“白+黑”、“168”小時滿負荷工作,“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成為了昆山開發區的招商名片。對于這一點,早年來到昆山的捷安特公司負責人石靜安,至今還印象頗深。他告訴我們,捷安特在1992年的時候到了昆山,當地的招商以及領導對于他們相當熱情誠懇,服務做得很到位,辦事效率相當高,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的話,都能獲得很好的解決。
憑借更具競爭力的商務成本、暖人心的周到服務,昆山開發區陸續吸引了滬士電子、統一食品、櫻花衛廚、捷安特自行車等一批臺資大項目落戶,更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主動承接臺灣IT產業轉移,“臺資第一高地”初具規模,昆山開發區躍上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高速路”。"臺資第一高地"初具規模,昆山開發區躍上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高速路"。但昆山人并沒有滿足于現狀,他們把加工貿易瞄準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計算機、手機、數碼相機這"三機"產業上,然而,要吸引"三機"在中國制造,當時的體制機制并不具備,于是他們花了三年時間、往返北京84次,推動建立了封閉操作、快速通關的"出口加工區"。
2000年,昆山出口加工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昆山海關關長楊芳明告訴記者,在成立出口加工區之前,企業生產從接到訂單到最后交到客戶手上,需要的時間要超過一個月; 成立出口加工區以后,這個時間大大縮短到了三天,使企業的效益得到了一個質的提升。
依托出口加工區,當時的昆山開發區成為了全國最大的IT產業制造基地,每年生產世界上4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手機,10%的數碼相機。區內幾十家龍頭企業,還帶動了區外數千家配套企業的協同發展。來自臺灣的仁寶電腦,如今一年的產值將近1200億人民幣,是江蘇進出口額最大的外資企業,企業副總張永南也是早期來昆山的工作人員之一,他說,當時他們選擇昆山,就是因為這里產業配套非常齊全 ,是整個中國大陸在IT產業里面最成熟的地方。
以仁寶電腦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為代表,“MADE IN KUNSHAN”開始風行全球,而此時,昆山人又一次走出思想局限,開始謀求從“昆山制造”向“昆山創造”轉變。2004年,昆山開發區在全國率先建設光電產業園,龍騰光電、國顯光電等自主核心企業,將資金、品牌、技術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現在,昆山又開始發力半導體芯片產業,利用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布局“強芯亮屏”戰略。目前,全區各類高新技術企業達296家,研發機構546家,去年高新技術產值達1600億元。自主品牌龍騰光電的總經理蔡志承告訴我們,目前企業累計申請專利近2000項 ,創新研發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從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第一幅有償出讓土地,到全國首個出口加工區、首個縣級市首個留學人員創業園,再到全國首張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增值稅發票……一個個敢為人先的"首創",讓昆山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中閃耀光芒。從"農轉工"到"內轉外",從"低轉高"到"大轉強",再到如今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將園區管理的"昆山經驗"輸送到非洲,一次次銳意進取的改革,為時代發展寫下"昆山注腳"。
“越過一嶺又一峰,闖過一關又一坎”,昆山人用思想大解放,實現了一次次“鷂子翻身”,以一部波瀾壯闊的發展變遷史,精彩注解了中國改革開放大時代背景下核聚變般的能量釋放。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美安康海南公司運營 助力打造熱帶高效農業品牌
6月8日下午,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營。美安康(ACC)質檢中心在海口高新區的落地運營,是海南省推動打造本土農..
2018-06-11 03:48:18
-
-
宜昌市新品種馬鈴薯畝產值超4000元
正值馬鈴薯收獲季節,為真實準確掌握馬鈴薯新品種“費烏瑞它”的平均畝產量,6月5日,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農辦會同縣農技推廣中心相關..
2018-06-08 15:34:49
-
-
全國“三夏”時節搶收忙 麥浪翻滾粒歸倉
6月5日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七級鎮前郎村農民郎衍柱(右)收獲良種小麥,豐收喜悅溢于言表。 當前,夏收正由南向北快速推進。“三夏”..
2018-06-08 15:25:49
-
-
四川省納溪區開展精準扶貧送化肥1500多公斤
近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工商聯組織農技專家到合面鎮鄭河村,開展“精準扶貧送化肥,產業幫扶暖人心”活動,為農戶免費送去1500多公..
2018-06-08 15:16:49
-
-
植保無人機大范圍推廣使用正當其時
6月3日,在湖北省咸豐縣朝陽寺鎮雞鳴壩村,一名飛手在操縱植保無人機給煙葉噴灑農藥。 “飛防”是近年來植保行業急劇升溫的熱詞,這..
2018-06-08 11:55:06
俊仲號普洱茶系列產品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山西長治:潞安集團司馬煤業強占合作社租賃土地引糾紛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