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農業共同協作藍圖正在展開
- 來源:經濟日報 2018-05-29 13:53:01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傳統農業往來早已發展為以科技、人才、商貿、基礎設施等為重點的全方位農業大協作,一張“一帶一路”農業協作的宏偉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空前緊密,利益共生不斷深化,國際社會愈發需要增強互信、協同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自然資源匱乏、人口不斷增長等諸多挑戰。為保障世界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意義重大。
促進農業合作可持續發展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老百姓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轉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老百姓對肉蛋奶以及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擁有豐富的水土資源和優質的生態環境,糧食生產潛力巨大,市場合作空間廣闊,農業技術需求強勁。隨著全球農業發展趨勢的變化,開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有利于促進區域內農業要素有序流動、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以及農業發展經驗交流共享,發揮相關各國的比較優勢,挖掘農業發展的潛力,從而推動相關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吳孔明告訴記者。
此外,“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有助于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兩類規則,促進農業資源合理配置,深化國際產能合作,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施行,加快推動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
2014年,涵蓋多個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和涉農企業的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系制度由原農業部牽頭成立。2017年,原農業部等四部委聯合出臺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為新時期農業“走出去”作出了頂層設計。2016年1月份,中國農科院成立了海外農業研究中心,設立了17個專業研究室和平臺,把以往分散的農業對外合作科技、信息和人才資源集中起來,重點對“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產業開展研究,提供農產品市場、貿易、投資、風險和科技等方面的專業分析評判,為“走出去”企業提供詳實可靠的信息。
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貢錫鋒介紹,目前農科院已有60多項農業技術走出國門,中國的種子、動物疫苗、農機和植保技術幫助“一帶一路”國家提高了作物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產品競爭力。
農業科技“走出去”“引進來”
吳孔明表示,構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農業合作長效發展機制,需要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使相關各國人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一帶一路”帶來的好處。尤其是農業技術的輸出,需要根據各國的文化特色、產業需求、技術現狀以及政策可行性等實際情況整合優化,提高在當地的實用性和可持續性。
“‘一帶一路’上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提高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是這些國家共同的主題。”吳孔明如是說。
水稻是人類最重要的口糧之一。早在2008年,在中國政府和蓋茨基金會資助下,中國農科院牽頭實施了“綠色超級稻”項目。共有300多名來自育種、基因工程、栽培、植保等領域的科學家,歷經10余年努力,在東南亞和非洲15個國家,通過基因測序、育種研究和栽培管理技術研發,實現了60多個“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綠色超級稻”品種在亞非國家通過品種審定并推廣。在菲律賓,超級稻品種比非超級稻品種每公頃平均增產約一噸,農民增收200多美元;在孟加拉,新推廣的品種比當地當家品種平均增產30%,農民每公頃增收300多美元。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框架下,我國農業科技不僅實現了“走出去”,而且實現了“引進來”。貢錫鋒認為,這二者同樣重要,“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生物多樣性豐富,其生物遺傳資源對豐富我國種質資源基因庫,篩選特異、優質的種質有重要意義。
以棉花為例,我國不是棉花原產地,野生或原始資源材料都是舶來品。但是,中亞和非洲是棉花最大的原分布地,品種資源豐富,種植條件優越。中國農科院通過與烏茲別克斯坦建立聯合實驗室,形成了全套栽培棉種質資源材料引進方案,在東非也開展了野生棉資源調查布局。
重點培養國際化人才隊伍
在中國農科院院內,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和科研人員,他們都在為我國或國際科研項目作出貢獻。
吳孔明表示,隨著“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不斷深化,對國際化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一方面,要培養一批懂外語、懂技術的高素質國內人才隊伍,同時也要積極吸引國外人才“為我所用”,為今后開展“一帶一路”合作儲備對華友好的高水平人才庫,促進交流往來,實現互聯互通。
據貢錫鋒介紹,近年來農科院依托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后、研究生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加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農業人才。2017年,累計超過100人走出國門開展留學和訪問;吸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優質生源來華留學交流。目前,在校留學生規模達到395人,其中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留學生占到7成以上。
此外,依托農業對外科技合作與人才培訓基地,農科院打造了農業國際化的企業家、科技專家、政策咨詢、行政管理、外交官等5支隊伍;依托商務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及國際組織的涉外培訓項目,每年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00多個國家培訓近3000人,涉及技術工程、作物育種、生物防治、果蔬栽培、跨境疫病、農機裝備和沼氣技術等領域。
在科技合作方面,中國農科院已在全球11個區域,38個重點國家和25個涉農國際組織分步推進國際合作布局工作,積極打造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海外農業科技聯合實驗室。僅去年一年就新建了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中國—印尼禽病控制聯合實驗室、中國—烏茲別克斯坦棉花聯合實驗室、中國—巴基斯坦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平臺等23個國際聯合實驗室(平臺)。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
-
徐能海出席全省農資打假專家培訓班
5月16日至19日,全省農資打假專家培訓班在孝感舉辦。省農業廳一級巡視員徐能海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 培訓班上,農業農村部產業政策與..
2018-05-29 05:33:20
-
-
為什么要辦農技師證?有什么用?農資經銷商注意了!
農技師資格證是職業技能的憑證;是針對擁有農業相關職業技能的經銷商和勞動人員的證;是從事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經營所必備的證。 ..
2018-05-29 05:32:43
-
-
金誠集團在福建福鼎的赤溪村引入有機水稻種植
近日,金誠集團旗下金誠農業來自日本的農業專家們來到了福建福鼎的赤溪村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多方溝通,金誠農業已將有著米中貴族之稱的..
2018-05-29 05:27:38
-
-
揭陽海大與廣州軍區牛田洋部隊農副業基地簽訂百噸項目
日前,揭陽海大飼料有限公司(簡稱“揭陽海大”)與廣州軍區牛田洋部隊農副業基地(下稱“牛田洋基地”)簽訂合同,成為該基地魚蝦生..
2018-05-29 05:26:50
-
-
二手車業務要想做好,經銷商集團得知道這些關鍵點|
2017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240.09萬輛,再創新高。國內二手車年銷量已經接近新車年銷量43%的水平,并且一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中國..
2018-05-28 13:26:20
最新快報
熱文榜單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礦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輸送
“一村一幼”斬“窮根” 涼山11.7萬余名幼兒免費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