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作物中第一次發現“自私基因”
-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8-06-11 04:24:52
農業領域迎來一項重大科技進展:中國科學家在水稻中發現了“自私基因”!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6月8日,該研究成果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Science)在線發表。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孟德爾定律是以遺傳學家格里哥·孟德爾的名字來命名的著名定律,被認為是催生遺傳學誕生的基礎。該定律認為,后代繼承雙親每個基因兩個拷貝其中一個的概率是相等的,換言之,來自父母的基因,是均勻分配給孩子的,“孩子的某些特征應該一半像父親,一半像母親”。
而自私基因是指雙親雜交后,父本或母本中能控制其自身的DNA片段優先遺傳給后代的基因。它使親本自身的遺傳信息能更多、更快地復制,并能更多地傳遞給子代,其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2017年,《科學》報道了小鼠和線蟲自私基因的非孟德爾遺傳現象。而此次是首次在植物中發現自私基因。
研究表明,水稻秈粳亞種間雜交稻比目前的雜交稻能進一步提高單產15%-30%,但秈粳雜種存在50%的后代不育,嚴重制約了秈粳雜交稻產量的提高。研究團隊便以亞洲栽培稻粳稻品種和南方野生稻為研究材料,試著找出“控制水稻雜種不育”的因素。
歷時十多年之久,萬建民團隊終于找到自私基因系統:水稻雜種不育受“自私基因”位點qHMS7的控制,并發現其包含三個緊密連鎖的基因ORF1、ORF2和ORF3。在從祖先野生稻到普通野生稻再到亞洲栽培稻的演化過程中,ORF1一直被保留,ORF2從沒有毒性功能逐步演變成有毒性功能,ORF3是在普通野生稻中由ORF1基因復制產生,并獲得解毒功能,在隨后的稻種馴化過程中被選擇傳遞到亞洲栽培稻品種。
研究表明,粳稻品種同時攜帶毒性的ORF2和解毒的ORF3,而南方野生稻只含有無毒性的ORF2,在其雜種F1中,攜帶南方野生稻基因型的花粉因缺乏ORF3保護而死亡,攜帶粳稻品種基因型的花粉因有ORF3保護而存活,最終導致后代中沒有純合的南方野生稻基因型個體存在。
“深入了解水稻雜種不育的分子遺傳機理后,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秈粳交雜種優勢的有效利用,為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品種的培育提供基礎。”萬建民院士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農村宅基地政策是什么樣的?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收入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于農民們來說,掙到錢的第一件事莫過于給家里的老房換新了,..
2018-06-11 04:06:26
-
-
江蘇5年來發展千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近日,省農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建設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省發展1000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其中包括300..
2018-06-11 04:01:03
-
-
中國農資看東北,大農業、大市場!
東北地區地處偏僻,是國內比較容易忽略的市常最近幾年,農業發展迅速,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其中,黑龍江已經是大農業發展的典型代表區..
2018-06-11 03:53:09
-
-
美安康海南公司運營 助力打造熱帶高效農業品牌
6月8日下午,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營。美安康(ACC)質檢中心在海口高新區的落地運營,是海南省推動打造本土農..
2018-06-11 03:48:18
-
-
宜昌市新品種馬鈴薯畝產值超4000元
正值馬鈴薯收獲季節,為真實準確掌握馬鈴薯新品種“費烏瑞它”的平均畝產量,6月5日,宜昌市遠安縣嫘祖鎮農辦會同縣農技推廣中心相關..
2018-06-08 15:34:49
俊仲號普洱茶系列產品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山西長治:潞安集團司馬煤業強占合作社租賃土地引糾紛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