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日本,這頭超級灰犀牛
- 來源: 騰訊網 2023-01-18 20:09:48
作者 | 墨羽楓香
1月18日上午10點30分許,日本央行公布最新利率決議。
(相關資料圖)
結果頗為意外。日本央行以9:0投票比例通過利率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0.1%,一致通過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決定,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并繼續允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目標水平上下50個基點左右的范圍內波動。
這讓全球金融市場“虛驚一場”,既沒有把YCC如市場此前擔心的那樣再度上調25個基點,也沒有放棄YCC框架。
日本央行按兵不動,全球資產風險偏好得以提振。日經225跳漲2%,日元兌美元快速從128.4貶值至131,大貶2%以上。同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跌2%,三大美指期貨短暫來了一波快速上拉。
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看,日本這頭灰犀牛對于全球的威脅并沒有解除。
01
貨幣政策之謎
1988年,美聯儲十分精準的大幅度加息,最終戳破了日本股市樓市泡沫,收割了日本巨額財富。此后,日本大幅降息刺激經濟,但經濟始終沒有起色,一蹶不振。
1997年,金融危機席卷亞洲,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第二年,日本率先全球進入0利率時代。此后20多年,日本一直沒有加過息,除了2007年小幅升息之外。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對日本傷害亦很大。過去的QE政策效力已經不夠面對現實困境。2012年,安倍上臺,安倍經濟學橫空出世——三支箭計劃,包括量化寬松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改革。
2013年,日本央行踐行安倍經濟學,正式推出了量化和質化寬松政策(QQE),宣告日本進入無限期、開放式超寬松政策時期。
QQE與QE最大的區別在于除了購買政府國債及不動產抵押債券等企業債之外,日本還直接下場購買日本股票。QQE每年投放基礎貨幣高達80萬億日元。
日本央行一路買買買,買成了日本股市以及國債市場最大的股東了。截止2020年11月,日本央行持有股票市值45.1萬億日元,正式超越政府養老金的44.8萬億日元。國債市場,日本央行持有50%以上的份額。在2022年10月,大規模接盤國債,70%的份額收入囊中。
日本咬定寬松不放松,一路踐行MTT貨幣債務理論。2016年9月,新型QQE政策出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收益率曲線控制(YCC),調節短端以及長短;第二部分是通脹超調承諾,承諾擴大基礎貨幣水平直至超越2%的目標,并且穩定在2%的上方。該貨幣政策一路延續至今。
QQE政策能繼續玩下去,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通脹不能失控。這跟美聯儲、歐央行踐行的QE政策所面臨的風險是一樣的。
但現在日本通脹愈發失控。2022年12月,東京23個區不含生鮮食品的CPI同比上漲了4%,超出市場預期的3.8%。這已經是東京連續7個月超過日央行2%的目標,而東京過去1年平均CPI為2.2%,創下30年來最高水平。京東物價指數是日本全國CPI的領先指標,而去年11月日本整體CPI已經高達3.8%,創下41年新高。
此外,日央行瘋狂購債,瘋狂壓低市場內生的利率上升的動能,完全扭曲了國債市場。
2023年前15天,日央行持有整個國債市場規模的53%,比去年末快速抬升了1%。如果這樣的瘋狂行徑持續下去,只需要33周,日央行將無購債可購買,整個市場都將其納入囊中。流動性枯竭問題也愈發凸顯,去年10月曾連續3個交易日出現零成交罕見景象,市場功能愈發失靈。要知道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債務市場。
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似乎也到了物極必反的地步了。12月20日,日央行將YCC目標從±0.25%調整至±0.5%,變相加息25個基點,震驚了全球市場。
今日,日央行保持政策不變,但不代表著下一次貨幣會議不會有所行動。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即將于今年3-4月卸任,市場也擔憂新任行長將開啟日本貨幣政策正?;M程。
02
物極必反
在2020年之前的20多年內,日本釋放了如此海量的貨幣,為何日元匯率沒有出現深度長期性的貶值?
我認為,除了海外主流貨幣也同樣大幅放水之外,日元匯率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因素是日本在海外擁有巨量的凈資產。
過去幾十年,全球化深度融合,全球經濟保持長期不斷增長的良好勢頭,雖然有01年、08年這類危機沖擊,但無傷其內核的增長動力。日本不管是官方政府,還是民間的企業及個人利用極為低廉的國內日元去海外不斷加大投資,源源不斷賺取利潤,回流日本,相當程度地支撐了日元匯市。
日本已經連續30年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截止2020年末,日本政府、企業、個人在海外擁有的資產余額比2019年末增長5.1%,達到67.35萬億人民幣,連續9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其中,直接投資余額增長了0.9%,為12.1萬億人民幣,占對外投資總額的18%。可見,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日本企業在海外的并購等投資活動仍在增長。
截止2022年6月底,日本的凈國際投資頭寸——即其持有的海外資產存量與外國人持有的日本資產存量之間的差額,為3.29萬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于日本2021年GDP(4.93萬億美元)的2/3。這是日本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維持QE政策最大的底色。
然而,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爆發,打斷了全球經濟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的脊梁。尤其是戰爭打出了區域化,打出了兩個陣營,極大加速了全球化逆轉的速度。
2020-2022年,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最低的101狂瀉至151.9,深度貶值50%。如此夸張,除了日美兩國貨幣政策異同外,還有一個底層邏輯就是日本經濟這套依靠海外投資反哺國內的模式逆轉了,加速了匯率的貶值。
日元巨幅貶值,代價極為慘烈。日本經濟極度依賴外貿,而現在這駕馬車已經出現嚴重惡化。從2021年6月起,日本連續16個月貿易逆差。去年11月逆差額創有可比數據的1979年以來的11月新高。外貿惡化,沖擊日本經濟盤。
其次,日元大貶值帶來原材料進口的巨大輸入型通脹壓力。目前,日本通脹已經創下41年新高,已經遠超日央行2%的政策目標。但現在日央行繼續維持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通脹朝著失控的方向去了。
此外,還有一個全球宏觀大背景——通脹上去容易,下來難。在1970年-1980年,全球出現了長達10余年的超級通脹。后來,沃克爾瘋狂加息到19.1%,才開始馴服通脹。在1980年-2000年,聯邦基準利率長期高于CPI,才最終真正解決了通脹問題?,F在,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通脹有所回落,但接下來可能出現1970年那樣的假摔。等放松貨幣后,高通脹卷土重來。
全球大通脹可能不是暫時的,且面臨結構化、長期化高企的局面。最底層的邏輯是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供應鏈重組、貿易區域化、貨幣多元化促使交易成本上升,生產率下降。
過去那種全球2%的通脹是建立在俄羅斯為首的廉價能源以及中國為首的廉價制造業商品之上的。而未來,全球朝著逆全球化走,長期回歸維持2%通脹可能會是奢求了。
不管是中短期現實的高通脹、匯率貶值、債市扭曲的壓力,還是中長期全球通脹以及利率結構化高企的壓力,日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或許都迫在眉睫。
03
尾聲
今年,日央行繼續調高YCC政策利率區間,亦或放棄YCC框架都成為可能,但這對于全球金融市場而言可能會是一只超級灰犀牛。
日本如果繼續加息,擰緊全球“便宜錢”的最后一個水龍頭,吸引海外日元回流,將會對全球貨幣流動性造成沖擊,其威力會大于瑞士的海外縮表。一方面,全球套利交易逆轉,頭寸金額高達12.9萬億日元。另一方面,日本在國外持有資產9.7萬億美元,其中債券類資產4.3萬億美元,股票類資產3.6萬美元。
日本央行短期繼續選擇按兵不動,硬杠市場。但形勢比人強,在未來幾個月,黑田東彥任內最后一次貨幣議息會議到來之前,市場不會死心,會再次與央行激烈博弈與對決。(全文完)
近期全球股市頻頻異動,國內市場也是暖風頻吹,行情還能漲嗎?投資機會在哪?風險又在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巨潮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全球快播:日本,這頭超級灰犀牛
日本,這頭超級灰犀牛
2023-01-18 20:09:48
-
-
(圖表)[經濟]全年總量“雙順差” 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圖表)[經濟]全年總量“雙順差”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2023-01-18 19:53:14
-
-
2022年結構性存款再減超5200億 最后一月大幅減少超7100億-全球快報
2022年結構性存款再減超5200億最后一月大幅減少超7100億
2023-01-18 18:14:38
-
-
今日觀點!江陰銀行盤中一度漲停!2022業績增速超預期,居上市銀行第二
江陰銀行盤中一度漲停!2022業績增速超預期,居上市銀行第二
2023-01-18 15:56:03
-
-
行情已啟動?哪些板塊回補最猛?_天天速讀
行情已啟動?哪些板塊回補最猛?
2023-01-18 14:57:32
-
-
全球快播:日本,這頭超級灰犀牛
日本,這頭超級灰犀牛
2023-01-18 20:09:48
-
-
(圖表)[經濟]全年總量“雙順差” 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圖表)[經濟]全年總量“雙順差”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2023-01-18 19:53:14
-
-
【全球聚看點】中國海油上交所主板上市 “三桶油”齊聚A股市場”入選 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
1月17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主辦的2022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發布盛典暨20...
2023-01-18 19:37:02
-
-
世界訊息:重債輕股,“私轉公”先驅鵬揚基金2022難言成功
重債輕股,“私轉公”先驅鵬揚基金2022難言成功
2023-01-18 19:00:57
-
-
世界資訊:全國社?;饻p持逾2.31億股工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8.91%
全國社?;饻p持逾2 31億股工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8 91%
2023-01-18 18:59:00
-
-
南北水 | 北向資金近一月凈買入超千億,加倉寧德時代、晶澳科技;內資搶籌新東方在線近5億港元
跟蹤南北向資金最新動態
2023-01-18 18:57:16
-
-
環球熱頭條丨快訊丨來伊份:因2022年度公司層面考核目標未達標,提前終止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
財經網產經訊1月18日下午,來伊份發布關于提前終止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告。披露根據《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的相關規定...
2023-01-18 18:54:14
-
-
頭條:房地產利好再發力?鋼材期貨上漲收尾?_天天資訊
頭條:房地產利好再發力?鋼材期貨上漲收尾?
2023-01-18 17:56:33
-
-
2022年結構性存款再減超5200億 最后一月大幅減少超7100億-全球快報
2022年結構性存款再減超5200億最后一月大幅減少超7100億
2023-01-18 18:14:38
-
-
世界今熱點:資本動態 | 雅化集團2022年凈利潤預增約4倍,碳酸鋰價格已“松動”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得益于碳酸鋰價格一路攀升并維持高位,鋰鹽企業2022年度業表現績依舊 "亮眼 "。1月18日,雅化集團(002497...
2023-01-18 17:40:33
-
-
2022年凈利同比預增96.36%至101.67% 鹽津鋪子重回增長軌道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1月18日,鹽津鋪子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22年度凈利潤為2 96億元~3 04億元,同比增長96 36%~101 67%...
2023-01-18 17:48:52
-
-
世界熱推薦:家居丨亞振家居:預計2022年歸母凈虧損為8000萬元至9500萬元
財經網訊1月18日,亞振家居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告顯示,亞振家居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00...
2023-01-18 17:49:45
-
-
全球頭條:煤炭產品量價齊升,潞安環能預計2022歸母凈利140億元,同增108.71%
1月18日,潞安環能發布2022業績預增報告,預計歸母凈利潤140億元左右,同比增加72 92億元左右,同比增幅108 71%左右,歸母...
2023-01-18 17:41:15
-
-
快訊丨五糧液:近期個別區域反饋核心產品動銷呈現較好增長態勢|頭條
財經網產經訊1月18日,五糧液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在產品層面提到,2023年上半年,經典五糧液將持續以品牌價值提升和消...
2023-01-18 17:52:40
-
-
環球看點!新政|濟南:限購區內已有3套及以上住房并出售1套 可半年內再購1套
財經網訊1月18日,據齊魯網閃電新聞消息,從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濟南市進一步優化房...
2023-01-18 17:42:31
-
-
快訊丨蘭州黃河預計去年凈虧2800萬-3300萬元,稱屬地市場啤酒消費萎縮-環球快看點
財經網產經訊1月18日下午,蘭州黃河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披露預計公司2022年凈虧損3300萬元-280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實現凈...
2023-01-18 17:39:18
-
-
出售股權“輕裝上陣”,人福醫藥2022年凈利潤預增67%-97%_今日關注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1月18日,麻醉藥龍頭人福醫藥(600079 SH)披露2022年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公告,人福醫藥預計2022年歸屬凈利潤...
2023-01-18 17:34:48
-
-
東風汽車5億元成立納米科技公司
財經網汽車訊1月18日,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東風汽車納米科技(襄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陳萌,注冊資本5億人民幣,...
2023-01-18 17:34:15
-
-
好看、好享、好安心,2022款瑞虎3x才是春節出行的“寶藏座駕”
臘月見底,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春運也隨之進入高峰期。說起春節返鄉,相比于一路換乘各種公共交通,自駕回家無疑是一件幸福...
2023-01-18 18:01:01
-
-
每日看點!“千億鋰王”天齊鋰業發業績預告,2022年凈利預增1011.19%-1131.45%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1月18日,天齊鋰業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31億元–256億元,同比增長1011 19%-113...
2023-01-18 17:54:05
-
-
環球今亮點!多地開出“1號罰單”!涉及這些銀行
多地開出“1號罰單”!涉及這些銀行
2023-01-18 17:13:30
-
-
王健林王者歸來!6000億負債4年還清,攜萬達三沖IPO,這次能成功嗎 全球新資訊
王健林王者歸來!6000億負債4年還清,攜萬達三沖IPO,這次能成功嗎
2023-01-18 16:56:57
-
-
港股收評:恒生科指漲0.54%,手游股全天強勢,教育股大跌居前
南下資金凈流入30 63億港元,大市成交額為1278億港元
2023-01-18 17:15:59
-
-
久別重逢的春節回家路,今年交給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就夠了
年末將至,又逢回家。再加上全面放開,時隔三年之久的全球最大遷徙運動——春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在這個背景下,很多...
2023-01-18 17:16:44
-
-
今日報丨文遠知行L4自動駕駛小巴獲得北京首張路測牌照
財經網汽車訊1月18日,文遠知行無人接駁車正式獲得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頒發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根據許可,...
2023-01-18 16:35:38
-
-
深圳擬推共有產權房,售價約打5折并將封閉流轉_全球動態
2023年1月1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通告,就《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
2023-01-18 16:48:42
-
-
財面兒|招商蛇口擬轉讓深圳商航置業100%股權及相關債權 焦點關注
財經網訊1月1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預披露信息顯示,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深圳市商航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
2023-01-18 16:36:02
-
-
每日播報!傳統品類消費低迷 家電市場“卷”向高端、套系化
經歷了2022年的嚴峻考驗后,家電行業迎來了新周期的起點。近日,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向全體員工發表的主題演講中透...
2023-01-18 16:44:07
-
-
中國經濟近三年年均增長4.5% 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天天觀熱點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王恩博)中國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18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經濟近三年年均增長4 5%,明...
2023-01-18 16:46:19
-
-
【新視野】清潔電器方興未艾 消費群體理性
盡管2022年家電市場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但在部分細分賽道仍然有不少機會,如洗地機、掃地機器人等抓住消費者 "懶人 "心理的...
2023-01-18 16:46:16
- 年內第二輪降準釋放資金7500億元左右 促進“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
- 科創板落地步伐加快 龍頭券商和創投將受益 或助推估值革新
- 提上日程!滬德通將接棒滬倫通 中國A股大力引進外資
- 春節前最后一波紅包機會值得期待 北上資金連續三日加倉低估值權重股
- 131家券商去年凈利降幅超四成 25家券商虧損 頭部券商抗風險能力更強
- 據統計:19家銀行變更注冊資本 農商行占比近九成
- 京城銀行春節前未現取現難 部分網點霸氣回應“20萬元之內隨便取” 儲戶吐槽銀行服務窗口少
- 2019年,國企改革如何走深走實?專家:加快從“管企業”走向“管資本” 試點升級再提速
- 自貿區升級擴容方案加速出臺 自貿區向自貿港過渡進程加速
- 銀保監會:鼓勵保險資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 依法合規加快有關備案、核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