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推出史上最嚴厲的農藥“管控令”
- 來源: 農民日報 2018-06-08 04:25:17
實行最嚴格的農藥準入制度、最嚴格的購買登記、最嚴格的使用管理、最嚴格的質量管控、最嚴厲的懲戒措施,日前,浙江省麗水市出臺《關于全面推進農藥化肥嚴格管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并發布了該市首批禁限用農藥品種目錄。據悉,這一新政被稱為麗水史上最嚴管控政策。當地計劃,在三年后,將麗水打造成為全國質量領先的生態精品農業樣板。
麗水市土地資源捉襟見肘,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很早就提出了生態精品農業的定位,并在2014年創建全國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
“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對標歐盟,打造全國領先的生態精品農業品牌,讓‘麗水山耕’成為生態精品農業的代名詞。”該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麗水一手抓標準的制訂和實施,另一手則抓嚴格的農藥化肥管控限政策。
在實施意見中,麗水明確要求,今后進入該市的農藥化肥將全部錄入農資經營追溯系統等電子經營檔案,全面推行禁限用農藥自律退市制度,并淘汰一批不符合許可條件的農藥經營企業。此外,農藥經營者必須建立銷售臺賬,并保存2年以上。
在使用農藥方面,麗水也實行了最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規模農產品生產者必須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并按規定收回農藥包裝廢棄物。對此,麗水還將建立縣、鄉、村聯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及農資經營“智慧監管”體系,每個鄉鎮和行政村落實1名安全監管員和1名安全協管員,實行網格化管理。若有生產者違規使用,造成農產品農殘超標的,將依法嚴格處置,構成犯罪的,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計劃,到2020年,麗水農資經營追溯系統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網格化體系將實現全覆蓋,農藥、化肥使用量在2017年基礎上再減少10%,同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95%、處置率達到100%。
據了解,這樣的地方性管控政策,放之全國都極為少見。目前,麗水已發布40種禁限用農藥,今后還將視情況繼續追加種類。為落實這一制度,麗水正在分類別、分階段對授權使用“麗水山耕”集體商標的農業生產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性家庭農場先行實施禁限用,由點及面逐步引導經營者自律退市、使用者自覺停用,年底前將徹底實現對首批名單的禁限。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
-
高通前CEO創辦5G技術公司,繼續尋求收購高通
高通公司(Qualcomm)前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PaulJacobs)正與兩名高通前高管共同創辦新公司,并將專注于研發下一代無線技術。 圖:..
2018-06-07 17:45:03
-
-
潤欣科技:技術型分銷就是在精準的賽道奔跑
潤欣科技最新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業績的增長,主要受益于公司持續增加在無線連接、射頻和傳感器領域的研發投入,在智能家居、圖像傳輸..
2018-06-07 17:42:58
-
-
李軍:泡在村民中 摸出致富路
原標題:李軍:泡在村民中摸出致富路 與村干部在黨員活動室商討。冶曉剛攝 用工單位與貧困戶簽訂勞動合同。冶曉剛攝 6月4日,當..
2018-06-07 17:25:51
-
-
山東濟南農業局召開農藥管理調度會議
為全面掌握濟南農藥管理工作動態,調研分析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推進全市農藥經營許可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農藥監管工作,近日..
2018-06-07 15:17:34
-
-
生物導彈:高效除治農田病蟲害于無形
日前在京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傳遞出明確信息:未來10年,隨著國家對糧食和農產品質量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以及2020..
2018-06-07 15:00:59
俊仲號普洱茶系列產品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今日豬價暴跌 玉米上漲結束未來或價格下跌 豆粕行情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已基本成型 未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山西長治:潞安集團司馬煤業強占合作社租賃土地引糾紛
鄉村振興正當時——2018年“三農”發展前瞻
杭州富陽區黃公望原村副書記被指騙取搬遷補償款
吉林市: “掃黑除惡”何時從 “先導鎮”打響第一槍
遼寧:營口法院一紙裁定讓阜新中院生效判決難執行
溫州一城市綜合體配套時隔7年仍成荒地 相關部門態度
云南大理洱源縣3.5萬畝梅花競相開放
2018年黑龍江調減水稻種植面積 水稻休耕試點每畝補助
大數據分析:中美意見領袖對中美貿易戰的觀點態度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
魯甸災區:柏油路通進村
安徽改廁:劣質產品在多地中標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