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網
首頁 -> 技術

周忠和:在中國最大的誤解是把科學和技術混為一談

    來源:國際在線  2018-05-28 13:39:26

原標題:周忠和:在中國最大的誤解是把科學和技術混為一談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代代科學人猶如浩瀚群星,照耀人類文明的天空。把人類社會帶離自然動物時代,在不朽的事業中尋求真理,探索未知。5月30日,是我國第二個科技工作者日,借此時機,科普中國網走訪科學家,希冀找尋科學與科學家精神。

  初夏的一個早上,科普中國網走進中科院古脊椎所,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在進入正式訪談之前,周忠和院士向記者傾述了觀點。他認為,對科學家的宣傳不能給人“不食人間煙火”的認識,要正確引導大家認識科學家這一職業。“甘于寂寞,甘于奉獻,教師、醫生、軍人、航天人等許多職業都具備這些精神,而不是科學家最本質的特征。”周忠和坦言,“我更想從一個平凡的職業的角度談談科學精神。”

  

 

  科普中國網:什么是科學精神?

  周忠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答案,我們要找到其中最共性、最本質的內容,提煉最具人文的特點。科學精神是在科研實踐中形成的一套價值、行為規范和信念。既然科學精神是文化和精神的提煉,需向社會、公眾推廣,就要通俗易懂,我歸納為十二個字: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理性質疑。

  科普中國網:李約瑟提出了一個世紀難題,到今天我們還在求解,中國人有沒有科學精神?當下,我們為什么要強調科學精神?

  周忠和:“science”是個舶來品,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并沒有“科學”的概念。在中國最大的誤解是把“科學”(science)和“技術”(technology)兩個概念混為一談,這兩者雖然相關但不盡相同。科學的本質是探索發現,追究基本的規律和原理,它常常產生各類應用,也就是我們平時直接接觸到、眼見到的技術。舉個例子,計算機本身是一項技術,但背后有各類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撐。雖然古人發明了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等,但是沒有形成體系科學,沒有探索背后的機理。

  因此很大一部分國人對科學的理解常常帶有片面性和功利心。認為我們發展科學,就要立馬見成效,需要在GDP上有所反映。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科學的發展不能首先考慮實用性。科學的本質是人類對于自然的求知與探索,繼而被應用到社會各方面,對社會經濟、人類生活產生影響。我們之所以提倡科學精神,某種意義上說,也正因為科學活動本身的客觀、公正、自由、非功利性等人類追求的一些共同價值理念。

  科學精神的意義和影響力超越科學本身,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去關心、了解科學,但是人人都需要具備某些科學精神。我常說,宣揚科學精神比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精神的樹立是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先決條件。

  科普中國網:如您所言,在科普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樹立科學精神,我們也在尋求路徑。

  周忠和:國人并不缺乏科學技巧和獲取知識的熱情,現在很多科學知識可以通過上網獲取,但學會運用邏輯思維,理性質疑尋求真理,是樹立科學精神的基本素質。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好奇心,保護探索欲。好奇心是許多動物與生俱來的自然生理行為,是科學創新的源泉,是基本的科學素質。另一方面,既要尊重知識,也要有挑戰權威的勇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科學進步就是不斷發現舊有知識的錯誤和局限性,但質疑一定要強調理性的基礎。第三必須講究邏輯,用實證檢驗猜想。

  在科學界還有很多著名的言論“眼見不一定為實”“科學研究不靠投票”等,也是對此最好的注腳。

  科普中國網:在樹立科學精神方面,社會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周忠和:科學傳播和科學精神的引導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還應該健全科普服務市場,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可以“安心做科普”,而不用為了生計到處奔波。創建一個平臺,讓科技工作者有更多職業選擇,不做科研,也可以做科普。科學記者應該成為一個專屬職業,比如一些自然科學專業領域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看得懂國際最新的學術文獻,對科普工作富有熱情,就可以做科普。在國外有很多這樣的science writer。我想強調一點,我們的科學新聞報道需要多種聲音,任何科學研究尤其是新發現新成果,不要過分夸大意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介紹給公眾,唯有如此,才能既普及了知識,也傳播了科學的精神。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出處非(中國新農網)的作品,均轉載于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對稿件有質疑請與本網客服聯系。

2、刊發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15日內聯系本網客服。

閱讀延展

四川向竹經濟強省轉變 一片竹林致富一方農民

四川向竹經濟強省轉變 一片竹林致富一方農民

原標題:四川向竹經濟強省轉變一片竹林致富一方農民游客在四川省宜賓市蜀南竹海風景區游玩。本報記者鐘華林攝今年初,四川省發布《關于..

2018-05-28 13:22:19

“一帶一路”農業協作藍圖正在展開

“一帶一路”農業協作藍圖正在展開

原標題:“一帶一路”農業協作藍圖正在展開圖為陜西楊凌中哈蘋果友誼園。(新華社發)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傳統農業往來早已發展..

2018-05-28 12:02:27

“西瓜選美”打響名優產品品牌

“西瓜選美”打響名優產品品牌

河北省新樂市是著名的西瓜之鄉,四季西瓜、甜瓜種植面積達8萬畝。日前,新樂市舉辦了“西瓜、甜瓜選美大賽”,以推進農民調整產業結構,..

2018-05-28 12:01:26

檢修農機 備戰“三夏”

檢修農機 備戰“三夏”

原標題:檢修農機備戰“三夏”5月27日,河南省寧陵縣農機局農機檢修組義務為柳河鎮農機戶檢修小麥聯合收獲機。“三夏”臨近,當地農機部..

2018-05-28 12:00:43

遼寧義縣:豐安實業屢被媒體曝光 為何依然能“任性”

遼寧義縣:豐安實業屢被媒體曝光 為何依然能“任性”

近日,有群眾向本刊舉報,稱位于遼寧義縣的錦州豐安實業公司(以下簡稱“豐安實業”)長期以來污染嚴重,濃煙粉塵四溢。雖多被媒體曝光和..

2018-05-28 1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