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科技美國“龍”飛船載4名宇航員抵達國際空間站 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

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在經過近一天飛行后,于24日飛抵國際空間站并與之順利對接。據美國航天局介紹...

2021-04-25  新華網

科技今年風云家族將再添兩星 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探測能力

4月24日是中國第六個航天日,今年的主題是揚帆起航逐夢九天。從夸父逐日到嫦娥奔月,自古以來,逐夢九天、探索太空一直是中國...

2021-04-25  科技日報

科技國產6納米EUV工藝5G處理器7月上市 為物流、交通、制造等行業的智慧化轉型賦能

作為5G產業鏈中最重要的技術環節之一,5G芯片的研發和制造一直備受全球關注。在4月20日舉行的2021創見未來大會上,紫光展銳發...

2021-04-22  科技日報

科技細菌高速運動的馬達結構成功解析 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1秒鐘跑出自身長度數十倍的距離,是很多細菌具有的運動能力。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團隊與醫...

2021-04-22  科技日報

科技英計劃將2035年減排目標提高至78% 計劃從2030年起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

英國政府20日公布的第六個碳預算宣布了其最新減排目標,即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1990年的水平減少78%。同時,該預算首...

2021-04-22  科技日報

科技想把藥物精準送至患處? 微納載藥機器人引入生物醫學研究領域

自然界有很多微納米尺度的東西能夠隨意遨游,比如分子馬達、生物馬達,還有細菌、精子等,能借助擺動過程中產生的不對稱的區...

2021-04-21  科技日報

科技先進熱障涂層材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可耐1600攝氏度超高溫

記者4月19日從昆明理工大學了解到,該校金屬先進凝固成形及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涂層材料設計與應用團隊,在超高溫...

2021-04-21  科技日報

科技磁力“吸塵器” 現已加入太空“大掃除”工具箱 批量處理太空垃圾的技術需求迫切

近日,日本Astroscale公司發射的ELSA-d衛星成功進入550公里近地軌道,它由175千克的衛星主體和17千克的靶標兩部分組成。衛星...

2021-04-20  科技日報

科技軟體機器人手臂如象鼻一樣靈活有力 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機器人研究雜志》上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小平研究團隊突破了剛性機械手臂的局限性,利用軟體機器人手臂解決了不確定性場景中...

2021-04-19  科技日報

科技零下271℃!我國自主研發出超流氦大型低溫制冷裝備 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

4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系統研制通過...

2021-04-19  科技日報

科技重慶建成中藥材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將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4月15日,記者從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獲悉,由該院中藥生藥研究所打造的中藥材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正式建成。該平臺依托歷時8年的第...

2021-04-16  科技日報

科技《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0年度報告》出爐 交易金額下降為哪般

4月14日,記者從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獲悉,《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0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近日在...

2021-04-15  科技日報

科技高端好藥新藥嚴重不足 中國超算引領新藥創新研發

醫藥產業是一個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多次被點名的產業。無論是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還是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醫藥產業都被...

2021-04-15  科技日報

科技新能源技術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徑 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技術研發創新的資金投入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新能源技術發展,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術創新與顛覆性能源技術突破已經成為持續改變...

2021-04-13  科技日報

科技智造未來 賦能機床工具全價值鏈轉型升級 自動運行生成去毛刺軌跡

在用玻璃隔出的臨時無人化工作區,周身黃色的噴淋機器人、取件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和去毛刺機器人組成壓鑄單元全自動化系統,...

2021-04-13  科技日報

科技新型二維材料僅兩個原子厚但比鋼堅固 有望在納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大顯身手”

據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官網近日報道,該機構科學家與西北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合作,制造出了由硼和氫原子構成的穩定納米片,這...

2021-04-13  科技日報

科技數據治理面臨多重因素制約,撬動數據要素市場

數據要素市場是數據流通交易、場景對接和價值實現的重要媒介,完善優化數據治理是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基本前提,提升全社...

2021-04-09  科技日報

科技高集成神經形態人工視覺光電傳感器問世 《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記者從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悉,該所與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

2021-04-09  科技日報

科技“中國天眼”全球開放說明了什么 始終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

3月31日起,中國天眼面向全球開放,各國科學家均可提出申請,經審核后使用中國天眼開展觀測和研究。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

2021-04-02  科技日報

科技LHCb實驗發現新的奇異粲介子激發態 相關成果3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記者從LHCb清華大學團隊獲悉,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底夸克實驗(LHCb)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奇異粲介子激發態...

2021-04-02  科技日報

科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有了“施工圖” 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有了施工圖!4月1日,科技部官網公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

2021-04-02  科技日報

科技納米表面聲子首次實現三維成像 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物理研究所聯合法國南巴黎大學固體物理實驗室,首次成功地對納米表面聲子...

2021-04-01  科技日報

科技時速350公里海底隧道挑戰世界級技術難題 為什么要設計成海底隧道形式?

3月29日,我國首座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大直徑海底高鐵隧道——汕汕高鐵汕頭灣海底隧道永平號盾構機開始掘進,開啟2169米的汕頭...

2021-03-31  科技日報

科技科學家“解密”地球下地幔底部大型結構體成因 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吳忠慶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發現下地幔最大的低速異常體——位于非...

2021-03-31  科技日報

科技我國科學家直接觀察到核徑跡受離子轟擊縮小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通過年輪,我們可以判斷出樹木的年齡;通過牙齒,我們可以判斷馬、象和鯨等大型動物的年齡;那么,石頭的年齡,我們怎樣才能知...

2021-03-30  科技日報